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0-11页 |
1.3 婚育意愿的考察纬度 | 第11-12页 |
2 相关文献评述 | 第12-15页 |
3 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1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3 样本点情况简介 | 第16页 |
3.4 样本构成 | 第16-18页 |
4 信教女性的婚育意愿 | 第18-25页 |
4.1 信教女性的择偶标准——信仰一致 | 第18-19页 |
4.2 信教女性的生育目的——孩子是上帝赐给的产业 | 第19-20页 |
4.3 信教女性的意愿生育数量——少生或不生 | 第20-21页 |
4.4 晚婚与晚育——被迫的选择 | 第21-23页 |
4.4.1 信教人群性别——年龄结构失衡下的晚婚 | 第21-22页 |
4.4.2 初次生育与生育间隔 | 第22-23页 |
4.5 男孩偏好不断弱化——重男亦不轻女 | 第23-25页 |
5 信教女性与非信教女性的生育意愿差异性比较 | 第25-37页 |
5.1 生育目的差异性比较 | 第25-27页 |
5.1.1 生育目的数据分析 | 第25-27页 |
5.1.2 生育目的差异性原因分析 | 第27页 |
5.2 生育时间 | 第27-30页 |
5.2.1 平均初婚年龄的差异性比较 | 第27-29页 |
5.2.2 婚姻对初次生育的影响 | 第29-30页 |
5.3 意愿生育数量 | 第30-32页 |
5.3.1 意愿生育数量 | 第30-32页 |
5.3.2 生育的组合方式 | 第32页 |
5.4 性别偏好 | 第32-35页 |
5.5 其他因素对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5.5.1 受教育程度对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 | 第35页 |
5.5.2 流动对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6 行为与意愿的悖离 | 第37-41页 |
6.1 实际生育年龄与期望生育年龄 | 第37页 |
6.2 实际生育行为与男孩偏好 | 第37-39页 |
6.3 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悖离带来的挑战 | 第39-41页 |
7 结论、思考及建议 | 第41-4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7.2 思考 | 第42-43页 |
7.2.1 如何获取真实的资料 | 第42页 |
7.2.2 提高年轻信教女性的生育决策权,具有重要意义 | 第42页 |
7.2.3 对生育意愿抉择理论及经济模型的反思 | 第42-43页 |
7.3 相关建议 | 第43-44页 |
8 创新与不足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