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静态可信性评价模型 | 第10页 |
1.2.2 动态可信性评价模型 | 第10-11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 | 第14-20页 |
2.1 可信计算的概况 | 第14-15页 |
2.1.1 国外相关工作 | 第14页 |
2.1.2 国内相关工作 | 第14-15页 |
2.2 可信计算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3 可信度量的研究 | 第16-17页 |
2.4 软件可信性 | 第17页 |
2.5 软件行为相关技术 | 第17-20页 |
2.5.1 软件行为分析技术 | 第17-19页 |
2.5.2 软件行为监控技术 | 第19-20页 |
第3章 基于化简行为轨迹的软件可信性评价模型(CEMSBT) | 第20-34页 |
3.1 CEMSBT的行为轨迹 | 第20-24页 |
3.1.1 相关定义 | 第20-22页 |
3.1.2 行为轨迹的表示 | 第22页 |
3.1.3 行为轨迹的存储 | 第22-23页 |
3.1.4 行为轨迹的获取 | 第23-24页 |
3.2 CEMSBT中化简行为轨迹的方法 | 第24-28页 |
3.2.1 化简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25页 |
3.2.2 行为轨迹化简规则 | 第25-28页 |
3.3 CEMSBT的处理流程 | 第28-29页 |
3.4 CEMSBT的可信性评价规则 | 第29-34页 |
3.4.1 标识评价规则 | 第29-30页 |
3.4.2 检查点场景评价规则 | 第30-34页 |
第4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4.1 实验环境和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4.2 模型的精确性 | 第35-36页 |
4.3 模型的效率 | 第36-37页 |
4.4 模型的检测能力 | 第37-39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39-41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39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