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生产壳聚糖及酶法降解壳聚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22页 |
| ·壳聚糖和低聚壳聚糖 | 第10-12页 |
| ·壳聚糖和低聚壳聚糖的结构 | 第10页 |
| ·壳聚糖和低聚壳聚糖的性质 | 第10-11页 |
| ·壳聚糖的来源 | 第11页 |
| ·真菌中壳聚糖的生物合成 | 第11-12页 |
| ·壳聚糖和低聚壳聚糖的应用 | 第12-15页 |
| ·壳聚糖的应用 | 第12-14页 |
| ·低聚壳聚糖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 ·从虾壳、蟹壳中提取壳聚糖 | 第15页 |
| ·从昆虫外壳提取壳聚糖 | 第15-16页 |
| ·微生物法生产壳聚糖 | 第16-18页 |
| ·低聚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 ·酸水解法 | 第18页 |
| ·氧化降解法 | 第18-19页 |
| ·酶降解法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 ·菌种 | 第22页 |
| ·主要药品 | 第22-2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培养基和溶液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25-26页 |
| ·菌体培养 | 第26页 |
| ·菌丝体收集 | 第26页 |
| ·壳聚糖提取 | 第26页 |
| ·壳聚糖的酶解 | 第26页 |
| ·凝胶柱层析分析酶解产物 | 第26-27页 |
| ·薄层层析法分析酶解产物 | 第27页 |
| ·薄板层析割胶制备低聚壳聚糖 | 第27-28页 |
| ·发酵液中含糖量测定 | 第28-29页 |
| ·Schales法测酶解产物还原糖含量 | 第29-30页 |
| ·菌丝体浓度和壳聚糖产量计算 | 第30页 |
| ·含氮量测定 | 第30页 |
| ·壳聚糖含量测定 | 第30页 |
| ·壳聚糖红外光谱扫描 | 第30页 |
|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 ·壳聚糖粘均分子量计算 | 第31页 |
| ·壳聚糖水分测定 | 第31页 |
| ·壳聚糖灰分测定 | 第31-3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9页 |
| ·不同菌种提取壳聚糖比较 | 第32页 |
| ·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2-38页 |
| ·碳源对雅致放射毛霉合成壳聚糖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氮源对雅致放射毛霉合成壳聚糖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无机盐对雅致放射毛霉合成壳聚糖的影响 | 第34页 |
| ·氮源碳源浓度对壳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的玉米粉玉米浆的浓度 | 第35-38页 |
|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8-43页 |
| ·培养时间对菌体产壳聚糖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初始pH对菌体产壳聚糖的影响 | 第39页 |
| ·温度对菌体产壳聚糖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转速对菌体产壳聚糖的影响 | 第40页 |
| ·装液量对菌体产壳聚糖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接种量对菌体产壳聚糖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发酵罐放大试验 | 第42-43页 |
| ·壳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3-49页 |
| ·碱处理工艺条件优化 | 第43-46页 |
| ·酸提取条件工艺条件优化 | 第46-48页 |
| ·高浓度碱脱乙酰提取壳聚糖研究 | 第48-49页 |
| ·壳聚糖产品分析 | 第49-50页 |
| ·壳聚糖产品红外光谱 | 第49-50页 |
| ·壳聚糖产品的性质 | 第50页 |
| ·酶法降解壳聚糖工艺研究 | 第50-59页 |
| ·单酶酶解工艺条件研究 | 第50-54页 |
| ·复合酶酶解壳聚糖 | 第54-55页 |
| ·酶解产物分析及分离纯化 | 第55-59页 |
| 4 结论 | 第59-60页 |
| 5 展望 | 第60-6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