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Brookers Merocyanine的氟离子比色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的研究背景第10-24页
    引言第10页
    1.1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设计意义第10-11页
        1.1.1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简介第10-11页
        1.1.2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设计的重要性第11页
    1.2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设计思想第11-13页
    1.3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3-22页
        1.3.1 氟离子与受体分子的作用方式第13-17页
        1.3.2 氟离子比色传感器体系第17-22页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思路第22-24页
第二章 HPEAP单体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24-42页
    引言第24页
    2.1 实验步骤第24-27页
        2.1.1 试剂与仪器第24页
        2.1.2 阴离子受体的合成第24-26页
        2.1.3 阴离子与HPEAP响应性测试第26-27页
        2.1.4 络合常数的计算第2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7-39页
        2.2.1 HPEAP的阴离子选择性响应第27-31页
        2.2.2 HPEAP在水相存在条件下的氟离子响应第31-33页
        2.2.3 主-客体之间的稳定常数第33页
        2.2.4 主-客体之间配合物的结合模式第33-34页
        2.2.5 HPEAP检测牙膏和废水中氟离子的含量第34-39页
        2.2.6 HPEAP的滤纸显色效果第39页
    2.3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三章 HPEAP线性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第42-62页
    引言第42页
    3.1 实验部分第42-44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42页
        3.1.2 线性聚合物的合成第42-43页
        3.1.3 聚合物与阴离子响应性测试第43-4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4-60页
        3.2.1 聚合物的阴离子响应第44-45页
        3.2.2 聚合物的阴离子响应第45-51页
        3.2.3 主-客体之间的稳定常数第51-52页
        3.2.4 聚合物CpH1MMAn对F~-的紫外-可见吸收第52-54页
        3.2.5 CpH1MMA1的结构表征第54-55页
        3.2.6 CpH1MMA1检测牙膏和废水中氟离子的含量第55-58页
        3.2.7 分子量的测定第58-59页
        3.2.8 聚合物CpH1MMA1的滤纸显色效果第59-60页
    3.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HPEAP交联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第62-86页
    引言第62页
    4.1 实验部分第62-64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62-63页
        4.1.2 交联聚合物的合成第63页
        4.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阴离子滴定方法第63-64页
    4.2 聚合物CpH1E1结果与讨论第64-76页
        4.2.1 聚合过程的条件探索第64-66页
        4.2.2 交联聚合物CpHlE1的灵敏性选择测试第66-71页
        4.2.3 CpH1E1的循环测试与回收利用第71-72页
        4.2.4 CpH1E1的形貌表征第72-73页
        4.2.5 CpH1E1的孔径分析第73页
        4.2.6 CpH1E1的热重分析测定第73-74页
        4.2.7 CpH1E1对含氟废水的测试第74-75页
        4.2.8 CpH1E1对废水的显色研究第75-76页
    4.3 聚合物CpH1T1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4.3.1 聚合物CpH1T1的的灵敏性选择测试第76-81页
        4.3.2 CpH1T1的循环测试与回收利用第81-82页
        4.3.3 CpH1T1的微观表征第82页
        4.3.4 CpH1T1的热重分析第82-83页
        4.3.5 CpH1E1对含氟废水的测试第83-84页
        4.3.6 CpH1T1对废水的显色研究第84-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5.1 结论第86-87页
    5.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附录1:部分化合物的图谱第96-98页
附录2: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底物腈水合酶高产菌选育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下一篇:联萘酚类有机金属框架的合成与性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