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概述 | 第19-30页 |
2.1 公益性岗位及公益性岗位政策的涵义与性质 | 第19-20页 |
2.2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由来与发展 | 第20-22页 |
2.2.1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背景与提出 | 第20-21页 |
2.2.2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发展 | 第21页 |
2.2.3 公益性岗位政策面对的社会需求与提供 | 第21-22页 |
2.3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理论支持 | 第22-23页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3.3 劳动就业权理论 | 第23页 |
2.4 各地公益性岗位政策的比较 | 第23-30页 |
2.4.1 沈阳市公益性岗位政策 | 第23-24页 |
2.4.2 乌鲁木齐市公益性岗位政策 | 第24-25页 |
2.4.3 郑州市公益性岗位政策 | 第25-26页 |
2.4.4 盐城市公益性岗位政策 | 第26-27页 |
2.4.5 各地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比较小结 | 第27-30页 |
第3章 沈阳市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30-48页 |
3.1 样本情况 | 第30-32页 |
3.1.1 人员样本情况概述 | 第30-31页 |
3.1.2 政策样本情况概述 | 第31-32页 |
3.2 公益性岗位的岗位分布范围和从业人员构成 | 第32-35页 |
3.3 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的成效 | 第35-37页 |
3.3.1 安置大量就业困难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 第35-36页 |
3.3.2 合理分担工作压力,节省财政成本 | 第36页 |
3.3.3 助人自助,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重新融入社会 | 第36-37页 |
3.4 公益性岗位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7-48页 |
3.4.1 政策设计脱离需求,未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 第38-39页 |
3.4.2 管理漏洞多,缺乏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 | 第39-42页 |
3.4.3 岗位待遇缺乏吸引力 | 第42-45页 |
3.4.4 过度依赖政府资源,财政负担较大 | 第45-46页 |
3.4.5 忽视农村户口和农村岗位建设 | 第46-48页 |
第4章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调整建议 | 第48-55页 |
4.1 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变化趋势 | 第48-49页 |
4.2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完善 | 第49-52页 |
4.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 | 第50页 |
4.2.2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 | 第50-51页 |
4.2.3 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和监督 | 第51页 |
4.2.4 适当提高岗位待遇 | 第51-52页 |
4.3 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发展方向 | 第52-55页 |
4.3.1 建立以就业困难群体需求为导向的灵活岗位设置理念 | 第52-53页 |
4.3.2 扩大公益性岗位涉及的服务范围 | 第53-54页 |
4.3.3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扩大政策影响力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5.2 研究局限性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