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2.2 隧道施工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板坝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 第18-28页 |
2.1 河都高速公路板坝隧道概况 | 第18-22页 |
2.1.1 隧道简介 | 第18-19页 |
2.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2页 |
2.2 监控量测在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2.2.1 施工监测一般规定 | 第22页 |
2.2.2 施工监测项目 | 第22-23页 |
2.3 板坝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 第23-27页 |
2.3.1 板坝隧道监测项目 | 第23页 |
2.3.2 监测仪器布设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 第28-61页 |
3.1 监测数据预处理 | 第28-43页 |
3.1.1 锚杆轴力 | 第30-32页 |
3.1.2 钢架应力 | 第32-35页 |
3.1.3 初支围岩压力 | 第35-38页 |
3.1.4 衬砌接触压力 | 第38-41页 |
3.1.5 二衬混凝土应力 | 第41-43页 |
3.2 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 | 第43-60页 |
3.2.1 隧道施工监测常见的回归模型 | 第44-45页 |
3.2.2 非线性回归分析在SPSS软件中的实现 | 第45-46页 |
3.2.3 锚杆轴力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3.2.4 钢架应力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48-51页 |
3.2.5 围岩压力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3.2.6 衬砌接触压力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54-57页 |
3.2.7 二衬混凝土应力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57-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板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61-65页 |
4.1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方法 | 第61页 |
4.2 板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4.2.1 锚杆支护可靠性评价 | 第61-62页 |
4.2.2 钢架支护可靠性评价 | 第62页 |
4.2.3 板坝隧道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62页 |
4.3 板坝隧道二次衬砌安全评价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板坝隧道施工数值模拟 | 第65-88页 |
5.1 有限元法中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65-68页 |
5.2 初期支护时间效应 | 第68-71页 |
5.3 基于MIDAS/GTS板坝隧道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1-78页 |
5.3.1 本文有限元模型采用的本构模型 | 第72-73页 |
5.3.2 模型边界确定 | 第73页 |
5.3.3 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地应力 | 第73-75页 |
5.3.4 计算模型参数及开挖步骤 | 第75-76页 |
5.3.5 围岩应力逐步释放的实现 | 第76页 |
5.3.6 数值模型 | 第76-78页 |
5.4 板坝隧道数值模拟成果 | 第78-83页 |
5.4.1 Ⅴ级围岩数值模拟成果 | 第78-80页 |
5.4.2 Ⅳ级围岩数值模拟成果 | 第80-83页 |
5.5 数值模拟成果与现场监测成果对比分析 | 第83-86页 |
5.5.1 锚杆轴力对比分析 | 第83-84页 |
5.5.2 钢架应力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