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我国刑法应当确立期待可能性理论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7-8页
绪论第8-9页
第一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分析第9-14页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的概念第9页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理论基础第9-11页
        一、哲学基础:相对的意志自由第9-10页
        二、人性基础:人性的宽容第10页
        三、法律基础:刑罚的谦抑性第10-11页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位置第11-12页
    第四节 如何判别期待可能性第12-14页
第二章 期待可能性发展过程剖析第14-18页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的起源第14页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发展历程第14-15页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衰落第15-18页
        一、期待可能性在德国的衰落第15-16页
        二、期待可能性在日本的衰落第16-18页
第三章 我国刑法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18-22页
    第一节 我国刑法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必要性第18-19页
        一、更好的体现刑法价值追求第18页
        二、解决司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第18-19页
        三、提高刑事司法效率第19页
    第二节 我国刑法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可行性第19-22页
        一、我国存在引入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土壤第20页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相契合第20页
        三、现行刑法的一些规定与期待可能性相契合第20-22页
第四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建构第22-28页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合理定位第22页
    第二节 可予判定“期待不能”或“期待可能较小”的事由抽象第22-25页
        一、基础性客观要件:即非正常的客观附随状况第22-23页
        二、主观性心理要件:主观性心理要件:即心理动机受影响,对状况的控制受到抑制,使选择呈现不得已的特性第23-24页
        三、伦理性规范要件:即行为具有伦理的可宽容性第24页
        四、刑法性价值要件:即行为具有刑法的可宽宥性第24-25页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具体条文中的表述第25页
    第四节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司法适用第25-28页
结语第28-29页
注释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后记第33-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资委直接持股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