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0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简要说明 | 第13-17页 |
·挂靠经营的法律属性 | 第14-15页 |
·谁是货车司机的雇主 | 第15页 |
·挂靠车辆事故责任如何判定 | 第15-17页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7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规范分析法 | 第17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7-18页 |
1 货运机动车挂靠经营概述 | 第18-26页 |
·货运机动车挂靠经营的定义 | 第18-20页 |
·机动车挂靠经营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挂靠经营与相似法律概念的区分 | 第22-26页 |
·挂靠与委托合同的区分 | 第22-23页 |
·挂靠与承包的区分 | 第23-24页 |
·挂靠与代理的关联与区别 | 第24-26页 |
2 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案情及判决 | 第26-30页 |
·案情介绍 | 第26-27页 |
·法院审理与判决 | 第27-28页 |
·挂靠方与被挂靠单位谁是货车司机的雇主 | 第28-30页 |
3 确定挂靠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 第30-40页 |
·司法实践中确定挂靠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现状 | 第30-35页 |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批判 | 第30-31页 |
·最高人民法院引入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 | 第31-32页 |
·总结各省不同的确定准则 | 第32-35页 |
·重新梳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 | 第35-38页 |
·国外确定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通说 | 第35-36页 |
·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理论在日本的起源与发展 | 第36-38页 |
·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在欧洲一些国家法律中的体现 | 第38页 |
·分析我国对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的理解 | 第38-40页 |
4 以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确定挂靠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 第40-49页 |
·确定挂靠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标准 | 第40-41页 |
·以充分保护受害人权利为原则 | 第40-41页 |
·以自己责任理论为原则 | 第41页 |
·选择"二元说"作为确定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合理性分析 | 第41-43页 |
·二元说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二元说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 第42-43页 |
·二元说可以防止责任主体遭遇不理性的扩张 | 第43页 |
·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理论在确认挂靠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中的运用 | 第43-48页 |
·被挂靠单位对挂靠车辆是否有运行支配权 | 第44-46页 |
·被挂靠单位对挂靠车辆有无运行利益 | 第46-48页 |
·如何分配被挂靠单位和挂靠方的损害赔偿责任 | 第48-49页 |
5 建立配套制度保护受害人的权利 | 第49-53页 |
·采用举证责任倒置保护受害人的权利 | 第49-51页 |
·赋予受害人保险直接请求权进一步维护受害人的权益 | 第51-53页 |
6 挂靠方与被挂靠方如何分担因对外合同引发的违约责任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