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1、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2、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3、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 第17-26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19页 |
·企业社会责任结构性分析 | 第19-22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式分类 | 第19-20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式分类 | 第20-22页 |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第22页 |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观点 | 第22-26页 |
2. 企业社会责任的劳动法学分析 | 第26-34页 |
·制定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劳动法律体系 | 第26-28页 |
·民间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守则 | 第28-31页 |
·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系 | 第31-34页 |
3.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劳动合同法》探析 | 第34-41页 |
·关于劳动者招募与录用的规定 | 第34-36页 |
·关于培训服务期的规定 | 第36-37页 |
·薪酬管理 | 第37-38页 |
·纪律管理 | 第38-39页 |
·离职管理 | 第39-41页 |
4.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现状分析 | 第41-47页 |
·从杭州女工讨薪遭暴力案看劳动者报酬权问题 | 第41-42页 |
·从华为"过劳死"事件看劳动者休息权问题 | 第42-44页 |
·从山西"黑砖窑"事件看非法用工问题 | 第44页 |
·从大学生洋快餐打工看非标准劳动关系问题 | 第44-45页 |
·从肯德基派遣案看劳务派遣问题 | 第45-47页 |
5.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机制与对策 | 第47-56页 |
·应坚持的原则 | 第47-49页 |
·确认权益原则 | 第47页 |
·全面覆盖原则 | 第47-48页 |
·适度保护及动态调整原则 | 第48页 |
·劳资两利原则 | 第48-49页 |
·加强法律规制 | 第49-52页 |
·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法》体系 | 第50-51页 |
·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入《劳动法》总则 | 第51-52页 |
·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 第52-54页 |
·加大执法力度 | 第52-53页 |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组织的作用 | 第53-54页 |
·企业自律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