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导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及法律制度现状 | 第18-19页 |
·评述 | 第19-20页 |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3页 |
1.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理论研究 | 第23-38页 |
·房贷证券化风险研究 | 第23-27页 |
·基础资产信用风险 | 第23-24页 |
·信用风险的扩大 | 第24-25页 |
·真实出售与破产隔离 | 第25-26页 |
·风险市场化 | 第26-27页 |
·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基础理论 | 第27-30页 |
·金融市场失灵 | 第28-29页 |
·金融监管失灵 | 第29-30页 |
·房贷证券化的监管思路 | 第30-31页 |
·房贷证券化的监管原则 | 第31-36页 |
·合理监管原则 | 第32-33页 |
·依法监管原则 | 第33-34页 |
·监管效率原则 | 第34页 |
·保护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原则 | 第34-35页 |
·自律与他律监管相结合原则 | 第35-36页 |
·房贷证券化的监管法律关系 | 第36-38页 |
·房贷证券化监管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36-37页 |
·房贷证券化监管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37页 |
·房贷证券化监管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37-38页 |
2.我国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分析 | 第38-46页 |
·我国房贷证券化监管现状 | 第38-40页 |
·现行监管法规 | 第38-39页 |
·现行监管体系 | 第39-40页 |
·现行房贷证券化监管的不足 | 第40-46页 |
·监管理念的落后 | 第40-41页 |
·监管法律的缺失 | 第41-42页 |
·监管框架的不适应 | 第42-43页 |
·监管机制的不完善 | 第43-44页 |
·监管对象的不完善 | 第44-46页 |
3.国外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分析 | 第46-54页 |
·国外房贷证券化监管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46-48页 |
·政府调节 | 第46-47页 |
·法律体系 | 第47页 |
·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与保险机制 | 第47-48页 |
·房贷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 | 第48页 |
·国外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的特点 | 第48-54页 |
·风险监管是重点 | 第48-50页 |
·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密切配合 | 第50-51页 |
·监管双方的合作 | 第51-52页 |
·混业监管是趋势 | 第52-53页 |
·强化信息披露监管 | 第53-54页 |
4.次贷危机对于房贷证券化监管的启示 | 第54-59页 |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房贷证券化监管 | 第54-56页 |
·政府监管的缺失 | 第54-55页 |
·政府监管的低效率 | 第55-56页 |
·次贷危机对房贷证券化监管的启示 | 第56-59页 |
·监管理念的修正 | 第56-57页 |
·加强中介机构管理 | 第57页 |
·加强社会化金融风险的管理 | 第57-59页 |
5.善我国房贷证券化法律监管制度的思考 | 第59-67页 |
·完善法律监管理念 | 第60-61页 |
·转换风险监管视角 | 第61-62页 |
·完善监管协调机制 | 第62-63页 |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 第63-65页 |
·完善市场评级体系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