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汽车天窗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汽车天窗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汽车天窗的国内研发现状 | 第10-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5 课题研究的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汽车天窗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16-22页 |
2.1 汽车天窗的起源 | 第16页 |
2.2 国外汽车天窗的发展历程及问题 | 第16-19页 |
2.2.1 国外天窗的稳步发展 | 第16-18页 |
2.2.2 国外天窗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2.3 国内汽车天窗的初步发展与问题 | 第19-21页 |
2.3.1 国内天窗的成功起步 | 第19-20页 |
2.3.2 国内汽车天窗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建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天窗人机设计流程 | 第22-31页 |
3.1 人机工程学概述 | 第22-24页 |
3.1.1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 第22页 |
3.1.2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衍变 | 第22-23页 |
3.1.3 人机工程学的使用范畴 | 第23页 |
3.1.4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 | 第23页 |
3.1.5 以“人—机—环境”系统为主的现代人机工程学内容 | 第23-24页 |
3.2 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核心思想的转变 | 第24-26页 |
3.2.1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 第24-25页 |
3.2.2 从“以人为本”到“以用户为中心” | 第25页 |
3.2.3 以用户为中心(UCD)的设计思想 | 第25-26页 |
3.3 基于UCD方法的天窗设计流程 | 第26-30页 |
3.3.1 UCD的设计原则 | 第26页 |
3.3.2 UCD的天窗设计流程 | 第26-29页 |
3.3.3 天窗的的UCD设计依据——用户需求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QUIS的汽车天窗用户需求测试 | 第31-46页 |
4.1 天窗的用户需求 | 第31-32页 |
4.1.1 用户需求的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4.1.2 QUIS测试方法 | 第32页 |
4.2 QUIS天窗用户需求测试 | 第32-35页 |
4.2.1 测试实施框架 | 第32-33页 |
4.2.2 组织测试 | 第33-35页 |
4.3 测试数据分析 | 第35-45页 |
4.3.1 天窗可使用性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4.3.2 天窗可学习性数据分析 | 第38页 |
4.3.3 天窗人机界面数据分析 | 第38-40页 |
4.3.4 天窗系统效率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4.3.5 天窗可记忆性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4.3.6 天窗用户心理满意度数据分析 | 第42页 |
4.3.7 其他可用性问题数据及用户主观意见分析 | 第42-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基于用户需求的天窗人机系统深入分析 | 第46-73页 |
5.1 汽车天窗中相关的人体特征研究 | 第46-51页 |
5.1.1 人体测量尺寸的相关设计 | 第46-47页 |
5.1.2 手伸界面的控制面板定位 | 第47-51页 |
5.2 天窗的人机界面设计 | 第51-61页 |
5.2.1 控制面板形式及布置原则 | 第51-54页 |
5.2.2 操纵器的设计 | 第54-59页 |
5.2.3 显示信息处理设计 | 第59-61页 |
5.3 天窗的人机环境设计 | 第61-64页 |
5.3.1 适度光环境设计 | 第61-62页 |
5.3.2 良性空气质量环境设计 | 第62-63页 |
5.3.3 微气候环境要素设计 | 第63-64页 |
5.4 天窗的人机系统设计匹配 | 第64-72页 |
5.4.1 天窗结构的人机匹配 | 第64-68页 |
5.4.2 排水系统的人机匹配 | 第68-69页 |
5.4.3 顺应行为倾向的人机匹配 | 第69-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天窗的人机工程学模糊综合评价 | 第73-80页 |
6.1 人机工程设计评价 | 第73-74页 |
6.1.1 人机工程设计评价的概念 | 第73页 |
6.1.2 人机工程设计评价的方法 | 第73-74页 |
6.2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 第74-76页 |
6.2.1 建立评价因素集及子集 | 第74-75页 |
6.2.2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 | 第75-76页 |
6.3 天窗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76-79页 |
6.3.1 汽车天窗的评判指标体系 | 第76-77页 |
6.3.2 汽车天窗(途观)的模糊评价 | 第77-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总结 | 第80页 |
7.2 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