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6页 |
|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1、研究缘起 | 第7页 |
| 2、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 1、关于“审美化教学理论”的研究 | 第8-10页 |
| 2、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 第10-12页 |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 1、审美 | 第12-13页 |
| 2、审美教育 | 第13-14页 |
| 3、审美化教学 | 第14页 |
| 4、小学高年段 | 第14页 |
| 5、古诗词 | 第14页 |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一、小学高年段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16-26页 |
| (一) 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的调查 | 第16-21页 |
| 1、调查设计 | 第16-17页 |
| 2、调查结果 | 第17-21页 |
| 3、调查反思 | 第21页 |
| (二) 教师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21-26页 |
| 1、访谈过程 | 第21-22页 |
| 2、访谈结果 | 第22-23页 |
| 3、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观察 | 第23-26页 |
| 二、小学高年段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原因与对策 | 第26-31页 |
| (一) 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26-28页 |
| 1、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缺失 | 第26页 |
| 2、过于强调实用的教学观念 | 第26-27页 |
| 3、教师古诗词文化底蕴浅薄 | 第27-28页 |
| (二) 改善问题的策略 | 第28-31页 |
| 1、重构师生双方审美主体地位 | 第28页 |
| 2、转变教师古诗词教学观念 | 第28-29页 |
| 3、提升教师古诗词素养 | 第29-31页 |
| 三、小学高年段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的探索 | 第31-43页 |
| (一) 小学古诗词中美育资源的分析 | 第31-34页 |
| 1、古诗词语言形式的审美价值 | 第31-32页 |
| 2、古诗词表现内容的审美价值 | 第32-34页 |
| (二) 小学生古诗词审美心理过程及特征 | 第34-36页 |
| 1、古诗词审美进程 | 第34-35页 |
| 2、小学生审美心理特征 | 第35-36页 |
| (三) 审美化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 | 第36-43页 |
| 1、借助媒介,精心创设审美情境 | 第36-37页 |
| 2、解读诗眼,品味诗词语言艺术 | 第37-39页 |
| 3、组接意象,把握诗词情感意蕴 | 第39-40页 |
| 4、设计问题,触发学生审美想象 | 第40-41页 |
| 5、创设主题,诱发学生个性审美体验 | 第41-42页 |
| 6、知人论世,促进学生审美理解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