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的温度场和载流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解析计算法 | 第11-12页 |
1.2.2 数值计算法 | 第12-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2 电缆的分类和敷设方式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缆的分类 | 第17-20页 |
2.2.1 根据绝缘材料 | 第17-18页 |
2.2.2 根据传输电能形式 | 第18页 |
2.2.3 根据电压等级 | 第18-19页 |
2.2.4 根据结构特征 | 第19页 |
2.2.5 根据线芯导体截面积 | 第19页 |
2.2.6 根据线芯导体芯数 | 第19页 |
2.2.7 根据电缆敷设方式 | 第19-20页 |
2.3 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 | 第20-24页 |
2.4 电缆的敷设方式 | 第24-28页 |
2.4.1 架空敷设 | 第24-25页 |
2.4.2 地下直埋敷设 | 第25页 |
2.4.3 保护管敷设 | 第25-26页 |
2.4.4 电缆沟内敷设 | 第26-27页 |
2.4.5 隧道内敷设 | 第27-28页 |
2.4.6 水下敷设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电力电缆载流量的仿真计算 | 第29-55页 |
3.1 ANSYS仿真软件简介 | 第29-30页 |
3.2 电缆的电磁数值分析 | 第30-35页 |
3.2.1 线芯导体的交流电阻 | 第30-31页 |
3.2.2 线芯导体的损耗 | 第31页 |
3.2.3 绝缘介质损耗 | 第31页 |
3.2.4 电缆的金属护套损耗 | 第31-34页 |
3.2.5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3.3 温度场的传热学原理 | 第35-39页 |
3.3.1 温度场 | 第35页 |
3.3.2 传热的三种方式 | 第35-37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37-39页 |
3.4 电缆的温度场模型及仿真分析 | 第39-48页 |
3.4.1 电缆线路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0-41页 |
3.4.2 温度场物理模型 | 第41-42页 |
3.4.3 温度场单元类型选择 | 第42-43页 |
3.4.4 温度场参数的设置 | 第43页 |
3.4.5 温度场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3-44页 |
3.4.6 物理模型的网格剖分 | 第44-45页 |
3.4.7 物理模型的热源 | 第45-46页 |
3.4.8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3.5 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因素分析 | 第48-53页 |
3.5.1 环境温度 | 第49页 |
3.5.2 土壤热阻系数 | 第49-50页 |
3.5.3 土壤温度 | 第50-51页 |
3.5.4 埋设深度 | 第51-52页 |
3.5.5 敷设间距 | 第52-53页 |
3.6 提高电缆载流量的措施 | 第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电力电缆载流量的理论计算 | 第55-68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电缆载流量的理论计算 | 第55-61页 |
4.2.1 载流量的计算 | 第55-61页 |
4.2.2 载流量的计算结果 | 第61页 |
4.3 电缆载流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3.1 载流量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 | 第61-63页 |
4.3.2 对比分析结论 | 第63页 |
4.4 电缆线路金属护套感应电压的分析计算 | 第63-65页 |
4.4.1 金属护套正常感应电压分析 | 第64页 |
4.4.2 单芯电缆正常感应电压计算 | 第64-65页 |
4.5 电缆防火措施的分析 | 第65-67页 |
4.5.1 电缆防火策略 | 第65页 |
4.5.2 电缆防火设置要求 | 第65-66页 |
4.5.3 电缆防火工艺要求 | 第66-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后续工作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