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4-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1.1 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 | 第17-18页 |
2.1.2 资本结构的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3 资本结构的优序融资理论 | 第19-20页 |
2.2 增长机会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增长机会的含义 | 第20-22页 |
2.2.2 增长机会的度量方法 | 第22页 |
2.3 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影响理论分析 | 第22-26页 |
2.3.1 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影响 | 第22-24页 |
2.3.2 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关系的解释 | 第24页 |
2.3.3 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凸性关系 | 第24-26页 |
2.4 相关实证文献综述 | 第26-28页 |
2.4.1 基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实证文献综述 | 第26页 |
2.4.2 资本结构与增长机会关系的实证文献综述 | 第26-27页 |
2.4.3 文献研究述评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与增长机会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29-42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9-33页 |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3.2.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 第30-33页 |
3.2.2.1 变量选取 | 第30-32页 |
3.2.2.2 模型设计 | 第32-33页 |
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3.3.2 资本结构与增长机会的回归模型分析 | 第34-37页 |
3.3.2.1 线性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3.3.2.2 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 第35-37页 |
3.4 资本结构与增长机会的动态变化过程 | 第37-41页 |
3.4.1 动态变化过程的图形结果 | 第38-39页 |
3.4.2 资本结构动态变化的回归模型分析 | 第39页 |
3.4.3 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估计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现象分析及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第42-55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 第42-44页 |
4.2.1 变量选取 | 第42-43页 |
4.2.2 模型设计 | 第43-44页 |
4.3 高资本结构组杠杆率相对平稳的实证解释 | 第44-47页 |
4.3.1 高资本结构组不存在均值反转 | 第44-45页 |
4.3.2 国有企业组不存在均值反转 | 第45-47页 |
4.4 过度负债企业的投资分析 | 第47-50页 |
4.4.1 过度负债条件下,增长机会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2 过度负债条件下,风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第49页 |
4.4.3 过度负债企业的状态转移矩阵 | 第49-50页 |
4.5 债务不足企业的特征分析 | 第50-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稳健性检验 | 第55-59页 |
5.1 增长机会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55-56页 |
5.2 增长机会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稳健性检验 | 第56页 |
5.3 资本结构均值回归的再检验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9页 |
6.2 启示与建议 | 第59-60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