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1 原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 原虫TrxR的生物学活性与功能 | 第14-16页 |
1.2.1 抗氧化应激 | 第14-15页 |
1.2.2 催化氧化还原活性 | 第15-16页 |
1.3 TrxR的抑制剂 | 第16-18页 |
1.3.1 人TrxR抑制剂 | 第16-17页 |
1.3.2 原虫TrxR抑制剂 | 第17-18页 |
1.4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田鼠巴贝斯虫TrxR的基因克隆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2.2 试验虫株 | 第19页 |
2.2.3 试剂及其制备 | 第19-21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2.3.1 虫体复苏与冻存 | 第21-22页 |
2.3.2 血涂片的制备 | 第22页 |
2.3.3 虫体的收集 | 第22页 |
2.3.4 总RNA的提取和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22-23页 |
2.3.5 预测的B.microti TrxR ORF片段的扩增 | 第23-25页 |
2.3.6 B.microti TrxR 3'端快速扩增 | 第25-26页 |
2.3.7 B.microti TrxR 5'端快速扩增 | 第26-28页 |
2.3.8 全长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9-35页 |
2.4.1 血涂片观察染虫率 | 第29页 |
2.4.2 B.microti TrxR在转录组序列中的筛选 | 第29-30页 |
2.4.3 预测的B.microti TrxR ORF片段的扩增 | 第30-31页 |
2.4.4 3'端快速扩增 | 第31-32页 |
2.4.5 5'端快速扩增 | 第32-33页 |
2.4.6 B.microti TrxR全长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3页 |
2.4.7 BmiTrxR与不同物种TrxR的同源关系分析 | 第33-35页 |
2.5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Bmi TrxR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7-40页 |
3.2.1 试剂及其制备 | 第37-40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3.3.1 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0-42页 |
3.3.2 重组蛋白表达纯化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2-44页 |
3.3.3 重组蛋白BmiTrxR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44页 |
3.3.4 重组蛋白BmiTrxR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44-45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3.4.1 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45-46页 |
3.4.2 Western-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3.5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重组蛋白Bmi TrxR的酶活性分析及抑制试验 | 第49-57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4.2.1 试剂及其制备 | 第49-50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3.1 重组酶BmiTrxR的DTNB还原酶活性检测 | 第50页 |
4.3.2 最佳pH值的测定 | 第50-51页 |
4.3.3 最佳酶浓度的测定 | 第51页 |
4.3.4 重组酶BmiTrxR的胰岛素还原酶活性检测 | 第51页 |
4.3.5 酶活性参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4.3.6 重组酶BmiTrxR的金诺芬抑制试验 | 第52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4.1 重组酶BmiTrxR的还原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52-54页 |
4.4.2 酶活性参数的计算结果 | 第54页 |
4.4.3 重组酶BmiTrxR的金诺芬抑制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4.5 讨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