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柱—波形钢板组合式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 1.3.1 工程背景 | 第11-12页 |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及模型的自振周期特性 | 第14-28页 |
| 2.1 引言 | 第14-15页 |
| 2.2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15-20页 |
| 2.3 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2.3.1 桥梁自振特性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 2.3.2 桩土作用 | 第21页 |
| 2.4 自振特性分析 | 第21-28页 |
| 3 静力分析 | 第28-37页 |
| 3.1 成桥静力分析 | 第28-33页 |
| 3.2 温度作用下计算分析 | 第33-37页 |
| 4 动力分析 | 第37-53页 |
| 4.1 弹性阶段地震反应分析概述 | 第37页 |
| 4.2 反应谱分析 | 第37-44页 |
| 4.2.1 反应谱理论 | 第37页 |
| 4.2.2 反应谱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 4.2.3 单质点体系 | 第38-39页 |
| 4.2.4 多质点体系 | 第39页 |
| 4.2.5 纵目沟大桥反应谱分析 | 第39-40页 |
| 4.2.6 反应谱内力及位移 | 第40-44页 |
| 4.3 时程分析 | 第44-53页 |
| 4.3.1 时程分析理论 | 第44页 |
| 4.3.2 时程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 4.3.3 多遇地震波主墩时称分析 | 第45-46页 |
| 4.3.4 多遇地震波时程反应内力及位移 | 第46-47页 |
| 4.3.5 多遇地震波时程反应曲线 | 第47-53页 |
| 5 新型柱-波形钢板组合结构的非线性模型数值分析 | 第53-76页 |
| 5.1 引言 | 第53页 |
| 5.2 柱的弯矩曲率关系 | 第53-64页 |
| 5.2.1 基本原理 | 第53-55页 |
| 5.2.2 材料本构模型 | 第55-61页 |
| 5.2.3 柱的弹塑性铰参数 | 第61-64页 |
| 5.3 地震波的输入 | 第64-65页 |
| 5.4 罕遇地震波主墩时程分析 | 第65-75页 |
| 5.5 小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