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2.1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研究的文献第14-15页
        1.2.2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的文献第15-16页
        1.2.3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的文献第16-18页
        1.2.4 文献述评第18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第18-20页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第20-29页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种类和特征第20-22页
        2.1.1 信贷风险的种类第20-21页
        2.1.2 信贷风险的特征第21-22页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第22-25页
        2.2.1 信贷风险的识别第22-23页
        2.2.2 信贷风险的度量第23-24页
        2.2.3 信贷风险的动态预警第24页
        2.2.4 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第24-25页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第25-26页
        2.3.1 贷款期权模型:KMV模型第25页
        2.3.2 在险价值方法:JP摩根公司的信用度量术第25页
        2.3.3 宏观模拟方法:麦肯锡公司模型第25-26页
        2.3.4 风险中性的估值方法第26页
    2.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第26-29页
        2.4.1 资产风险管理理论第26-27页
        2.4.2 负债风险管理理论第27页
        2.4.3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第27页
        2.4.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7-29页
3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分析第29-41页
    3.1 MS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状况分析第29-35页
        3.1.1 2010 年以来MS银行信贷资产的变化第29-30页
        3.1.2 MS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分析第30-34页
        3.1.3 MS银行的资产质量第34页
        3.1.4 资本充足率分析第34-35页
    3.2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35-37页
        3.2.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35-36页
        3.2.2 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分工第36-37页
    3.3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第37-38页
        3.3.1 授信业务流程第37页
        3.3.2 贷款发放流程第37页
        3.3.3 信贷资产监控流程第37-38页
        3.3.4 不良资产清收流程第38页
    3.4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第38-41页
        3.4.1 信贷风险的识别——信用评级体系第38-39页
        3.4.2 信贷风险的度量——logit模型第39-40页
        3.4.3 信贷风险的预警——动态灰色预警模型第40页
        3.4.4 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管理第40-41页
4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1-45页
    4.1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1-43页
        4.1.1 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第41页
        4.1.2 分工不明确、职能相交叉第41-42页
        4.1.3 贷后管理不到位第42-43页
        4.1.4 信贷风险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第43页
    4.2 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45页
        4.2.1 信贷风险文化建设落后第43-44页
        4.2.2 信贷风险管理机构独立性差第44页
        4.2.3 信息反馈机制不够完善第44页
        4.2.4 未建立全行范围内信贷风险信息的共享平台第44-45页
5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功经验借鉴第45-48页
    5.1 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功经验借鉴第45-46页
        5.1.1“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批组织架构第45-46页
        5.1.2 首席风险官管理体制第46页
        5.1.3 信贷审批委员会审批贷款投票制第46页
    5.2 德意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功经验借鉴第46-48页
        5.2.1 牢固确立“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第46页
        5.2.2 通过行业匹配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第46-47页
        5.2.3 运用数据库和智能技术评估风险第47-48页
6 完善MS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第48-53页
    6.1 建立先进的信贷风险文化第48-49页
        6.1.1 明确银行自身的贷款方针和原则第48页
        6.1.2 树立全员信贷风险责任意识第48页
        6.1.3 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第48-49页
    6.2 调整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49-50页
        6.2.1 效仿“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批组织架构第49页
        6.2.2 将垂直管理变更为矩阵式管理第49-50页
        6.2.3 完善风险官职责第50页
    6.3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第50-51页
        6.3.1 创建全行范围内的信贷风险信息共享平台第50页
        6.3.2 实行公开、民主的信贷审批会议制度第50-51页
        6.3.3 建立面向客户的差别化流程第51页
    6.4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控制手段第51-53页
        6.4.1 逐步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的信用评级制度第51页
        6.4.2 在现有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信贷资产分类第51-52页
        6.4.3 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第52页
        6.4.4 健全信贷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M县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控制问题探讨--基于调研数据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公开财务信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