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关于劳动份额演变趋势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影响劳动份额演变的因素分析 | 第15-20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1.4.1 创新方面 | 第21-2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份额演变趋势 | 第23-3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核算方法 | 第23-26页 |
2.1.1 工资 | 第23页 |
2.1.2 劳动者报酬 | 第23-24页 |
2.1.3 居民收入 | 第24-25页 |
2.1.4 相关核算方法 | 第25-26页 |
2.2 我国劳动份额的统计及其演变趋势 | 第26-31页 |
2.2.1 我国劳动份额的统计 | 第26-29页 |
2.2.2 我国劳动份额的演变趋势 | 第29-30页 |
2.2.3 劳动份额演变趋势与人均GDP的关系比较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劳动份额演变趋势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31-43页 |
3.1 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份额演变趋势 | 第31-35页 |
3.1.1 发达国家的定义与范围 | 第31页 |
3.1.2 发达国家劳动份额的演变趋势 | 第31-35页 |
3.2 金砖国家劳动份额演变趋势及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3.2.1 金砖国家的定义与范围 | 第35-36页 |
3.2.2 金砖国家劳动份额的演变趋势 | 第36-38页 |
3.2.3 金砖国家劳动份额的基本特征 | 第38-39页 |
3.3 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劳动份额的比较 | 第39-40页 |
3.3.1 金砖国家的劳动份额普遍偏低 | 第39-40页 |
3.3.2 金砖国家劳动份额同人均GDP变化之间的U型特征不明显 | 第40页 |
3.4 我国劳动份额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的比较 | 第40-43页 |
3.4.1 我国劳动份额同主要国家的纵向比较存在阶段性差异 | 第40-41页 |
3.4.2 我国劳动份额同主要国家的横向比较略微偏低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份额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5页 |
4.1 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劳动份额演变的基础因素 | 第43-46页 |
4.1.1 产业结构与劳动份额的关系 | 第43-44页 |
4.1.2 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 | 第44-45页 |
4.1.3 产业结构对我国劳动份额演变趋势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 收入分配政策是影响我国劳动份额演变的调节因素 | 第46-50页 |
4.2.1 收入分配政策同劳动份额之间的关系 | 第46页 |
4.2.2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 第46-48页 |
4.2.3 收入分配政策对我国劳动份额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国际贸易是影响我国劳动份额演变的强化因素 | 第50-55页 |
4.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对一国劳动份额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 第51-52页 |
4.3.3 价值链分工和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份额的影响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提高我国劳动份额的对策建议 | 第55-61页 |
5.1 提高劳动份额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 第55-57页 |
5.1.1 有助于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产业升级 | 第55-56页 |
5.1.2 有助于加快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 | 第56-57页 |
5.1.3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 第57页 |
5.2 提高我国劳动份额的具体对策 | 第57-61页 |
5.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 第57-58页 |
5.2.2 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提升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与职业技能 | 第58页 |
5.2.3 建立完善的就业支持政策体系,构筑公平合理的就业体制 | 第58-59页 |
5.2.4 进一步推动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 第59页 |
5.2.5 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