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1.4.1 主要拟定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难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2.1 公民法制教育 | 第16-18页 |
2.1.1 公民法制教育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公民法制教育的内容 | 第17-18页 |
2.2 终身教育 | 第18-20页 |
2.2.1 终身教育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终身教育体系的结构形式 | 第19-20页 |
2.3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 | 第20-24页 |
2.3.1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含义 | 第20页 |
2.3.2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体系的结构形式 | 第20-21页 |
2.3.3 公民法制教育实现终身化的过程 | 第21-23页 |
2.3.4 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3章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4-34页 |
3.1 儿童法制教育与家庭法制教育 | 第24-26页 |
3.1.1 基础薄弱:儿童法制教育中规则意识教育不足 | 第24-25页 |
3.1.2 家庭法制教育重言传轻身教导致儿童规则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3.2 青年法制教育与学校法制教育 | 第26-28页 |
3.2.1 内容残缺:青年法制教育忽视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26-27页 |
3.2.2 学校法制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青年法律实践能力不足 | 第27-28页 |
3.3 成人法制教育与单位法制教育 | 第28-30页 |
3.3.1 难以深化:成人法制教育实际收效甚微 | 第28-29页 |
3.3.2 单位法制教育重形式轻实效导致成人忽视法制教育 | 第29-30页 |
3.4 老年法制教育与社会法制教育 | 第30-31页 |
3.4.1 补充不足:老年法制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30页 |
3.4.2 社会法制教育重整体轻部分导致老年人法律知识不实用 | 第30-31页 |
3.5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体系的内部衔接 | 第31-34页 |
3.5.1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体系的阶段间脱节 | 第31-32页 |
3.5.2 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体系环节间衔接不紧密导致阶段间脱节 | 第32-34页 |
第4章 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对策 | 第34-42页 |
4.1 提升家庭法制教育的影响力 | 第34-35页 |
4.1.1 家庭法制教育奠定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基石 | 第34页 |
4.1.2 家庭法制教育要善言传重身教 | 第34-35页 |
4.2 强化学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性 | 第35-37页 |
4.2.1 学校法制教育使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更加系统 | 第35-36页 |
4.2.2 让学校法制教育走出课堂贴近生活 | 第36-37页 |
4.3 提高单位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 第37-38页 |
4.3.1 单位法制教育进一步深化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 | 第37-38页 |
4.3.2 充分发挥单位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作用 | 第38页 |
4.4 增强社会法制教育的实用性 | 第38-40页 |
4.4.1 社会法制教育是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补充与保障 | 第38-39页 |
4.4.2 社会法制教育要以部分推进整体 | 第39-40页 |
4.5 实现公民法制教育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对接 | 第40-42页 |
4.5.1 “四位一体”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必经之路 | 第40页 |
4.5.2 将“四位一体”贯穿一致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附录:关于法制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