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偏分离现象 | 第12-20页 |
1.1.1 偏分离现象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1.2 偏分离现象中的遗传因素 | 第13-19页 |
1.1.2.1 配子体选择导致的偏分离 | 第14-15页 |
1.1.2.2 选择性受精与偏分离 | 第15-17页 |
1.1.2.3 合子选择与偏分离 | 第17-18页 |
1.1.2.4 副突变引起的偏分离 | 第18-19页 |
1.1.3 研究偏分离的生物学意义 | 第19-20页 |
1.2 合子发育 | 第20-23页 |
1.2.1 胚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2.2 配子与胚发育相关基因 | 第22-23页 |
1.2.3 胚发育相关基因 | 第23页 |
1.3 甘蓝型油菜S45AB育性控制基因 | 第23-25页 |
1.4 育性偏分离材料绵 7-M(Mian7-M) | 第25-2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2.1.2 载体和菌株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2.2.1 育性调查及遗传等位性验证 | 第28-29页 |
2.2.2 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3 花粉活性观察 | 第30页 |
2.2.4 花药减数分裂的细胞学观察 | 第30-31页 |
2.2.5 花粉管萌发观察 | 第31-32页 |
2.2.6 标记检测 | 第32-33页 |
2.2.6.1 SSR分子标记检测 | 第32页 |
2.2.6.2 SCAR分子标记检测 | 第32-33页 |
2.2.7 PCR反应及片段的克隆测序 | 第33-37页 |
2.2.7.1 目标片段的扩增 | 第33-34页 |
2.2.7.2 PCR扩增片段回收 | 第34页 |
2.2.7.3 目标片段末端加A | 第34-35页 |
2.2.7.4 目标片段的连接转化 | 第35页 |
2.2.7.5 重组子的筛选与测序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3.1 育性控制基因遗传分析 | 第37-40页 |
3.1.1 育性及花器官形态调查 | 第37页 |
3.1.2 育性基因遗传模式分析 | 第37-40页 |
3.2 Mian7-M育性控制基因分子标记检测 | 第40-43页 |
3.2.1 S45中开发分子标记检测Mian-7MAB | 第40-41页 |
3.2.2 Mian7-M中Bnams1、Bnams2等位基因的扩增 | 第41-43页 |
3.3 分子标记检测Mian7-M偏分离群体后代 | 第43-45页 |
3.4 Mian7-M细胞学观察 | 第45-50页 |
3.4.1 Mian7-MB减数分裂观察 | 第45-46页 |
3.4.2 Mian7-M花粉活性检测 | 第46-47页 |
3.4.3 Mian7-MB花粉管萌发实验 | 第47-49页 |
3.4.4 合子发育观察 | 第49-50页 |
3.5 Mian7-MB与Mian7-MB*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6页 |
4.1 Mian7-M育性偏分离特点与育性控制基因 | 第51页 |
4.2 Mian7-M育性偏分离现象分析 | 第51-52页 |
4.3 Mian7-M育性偏分离现象的推测 | 第52-55页 |
4.4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