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多溴联苯醚及其衍生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页
    1.2 多溴联苯醚概述第9-15页
        1.2.1 多溴联苯醚的结构与性质第9-10页
        1.2.2 PBDEs的环境和生物分布第10-12页
        1.2.3 多溴联苯醚毒性效应第12-15页
    1.3 多溴联苯醚衍生物概述第15-18页
        1.3.1 羟基多溴联苯醚的来源、毒性及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多溴联苯醚醌类衍生物的来源、毒性及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甲氧基多溴联苯醚的来源、毒性及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羟基多溴联苯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性质研究第20-33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2 实验试剂第22页
        2.2.3 荧光滴定实验第22页
        2.2.4 利用探针确定结合位点第22-23页
        2.2.5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第23页
        2.2.6 OH-PBDEs对HSA生理功能的影响体外模拟第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2页
        2.3.1 4-OH-PBDE-42对H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作用第23-24页
        2.3.2 4-OH-BDE-42与HSA相互作用机理第24-25页
        2.3.3 4-OH-BDE-42与HSA相互作用常见参数的计算第25-27页
        2.3.4 结合位点确认第27-28页
        2.3.5 OH-PBDE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第28-30页
        2.3.6 HSA中色氨酸残基与4-OH-BDE-42之间的距离第30-31页
        2.3.7 4-OH-BDE-42对HSA生理功能的影响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荧光竞争取代法检测OH-PBDEs与PDI的相互结合第33-44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3.2.1 实验仪器第34页
        3.2.2 化学试剂第34-35页
        3.2.3 荧光探针F-T3的合成第35-36页
        3.2.4 PDI与荧光探针的直接结合实验第36页
        3.2.5 OH-PBDEs的竞争性结合实验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3.3.1 实验原理第36-37页
        3.3.2 可行性研究第37页
        3.3.3 反应时间的优化第37-39页
        3.3.4 荧光探针F-T3及PDI浓度的优化第39页
        3.3.5 荧光探针F-T3对PDI结构影响的分析第39-40页
        3.3.6 OH-PBDEs的竞争性取代第40-41页
        3.3.7 荧光探针F-T3选择性的考察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利用DNA保护的AgNCs研究PBDE-Qs与GSH的相互作用第44-56页
    4.1 引言第44-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实验仪器第46页
        4.2.2 化学试剂第46页
        4.2.3 合成DNA保护的银纳米簇第46-47页
        4.2.4 PBDE-Qs对DNA保护的AgNCs的直接荧光猝灭实验第47页
        4.2.5 GSH与BQ反应导致AgNCs荧光恢复实验第47页
        4.2.6 选择性实验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4.3.1 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第47-49页
        4.3.2 DNA-AgNCs探针性能的分析第49页
        4.3.3 实验可行性分析第49-50页
        4.3.4 BQ对DNA-AgNCs荧光猝灭的条件优化第50-51页
        4.3.5 BQ浓度的优化第51-52页
        4.3.6 GSH存在时体系荧光恢复的条件优化第52-53页
        4.3.7 GSH浓度的定量分析第53-55页
        4.3.8 基于DNA-AgNCs的荧光传感器选择性考察第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Cr污染场地调查与化学—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HJ-1 A/B卫星CCD与HSI数据的福建省水色反演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