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典型Cr污染场地调查与化学—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铬的用途及危害第10-12页
        1.2.1 铬的用途第10-11页
        1.2.2 铬的危害第11-12页
    1.3 我国铬盐行业及污染场地第12-17页
        1.3.1 我国铬盐行业概况第12页
        1.3.2 我国铬盐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2-15页
        1.3.3 我国铬污染场地现状第15-17页
    1.4 土壤铬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第17-24页
        1.4.1 固定化/稳定化第17-18页
        1.4.2 化学还原法第18页
        1.4.3 化学淋洗法第18-21页
        1.4.4 电动修复法第21页
        1.4.5 微生物修复法第21-24页
    1.5 本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页
        1.5.3 研究技术路线第25-26页
        1.5.4 创新点第26-27页
第二章 络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第27-45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场地概况第27-28页
        2.2.1 场地位置及历史沿革第27页
        2.2.2 厂区布局第27-28页
    2.3 土样采集、测定与分析第28-33页
        2.3.1 采样点的分布第28-29页
        2.3.2 实验分析及检测结果第29-30页
        2.3.3 土壤样品中六价铬的厂区不同深度分布第30-31页
        2.3.4 土壤样品中六价铬的纵向分布第31-33页
    2.4 风险评价第33-41页
        2.4.1 危害识别第33-34页
        2.4.2 暴露评估第34-37页
        2.4.3 风险表征第37-38页
        2.4.4 所有暴露途径的累计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第38-40页
        2.4.5 场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取值建议第40-41页
        2.4.6 场地风险评价结果第41页
    2.5 修复目标值计算第41-44页
        2.5.1 土壤修复目标值第41-44页
        2.5.2 国内同类案例土壤修复限值比较第44页
    2.6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六价铬土著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第45-61页
    3.1 前言第4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5-51页
        3.2.1 实验材料第45-46页
        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6-47页
        3.2.3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第47-48页
        3.2.4 六价铬有效还原菌的还原性实验及优势菌的选择第48页
        3.2.5 六价铬土著还原菌的鉴定第48-50页
        3.2.6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0页
        3.2.7 铬的测定方法第50-51页
        3.2.8 优势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3.3.1 土壤样品第51-52页
        3.3.2 六价铬还原菌的分离、筛选第52-53页
        3.3.3 六价铬还原菌的还原性实验第53-54页
        3.3.4 六价铬浓度对不同菌株的影响第54-55页
        3.3.5 两株菌的生长曲线第55页
        3.3.6 六价铬还原菌的鉴定结果第55-59页
    3.4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六价铬土著还原菌的还原特性第61-77页
    4.1 前言第6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1-64页
        4.2.1 实验材料第61-62页
        4.2.2 实验主要仪器第62页
        4.2.3 环境因子影响实验第62-63页
        4.2.4 还原产物的特性表征第63-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6页
        4.3.1 环境因子的影响第64-74页
        4.3.2 产物的红外分析光谱表征结果第74-76页
    4.4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化学-微生物组合工艺修复铬污染土壤第77-86页
    5.1 前言第7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5.2.1 实验材料第77页
        5.2.2 实验主要仪器第77-78页
        5.2.3 铬污染土壤特性表征第78页
        5.2.4 铬污染土壤还原实验第78-7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9-85页
        5.3.1 义马铬污染土壤表征第79-80页
        5.3.2 铬污染土壤还原实验第80-84页
        5.3.3 化学-微生物组合修复工艺效益初步分析第84-85页
    5.4 小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88页
建议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表1 厂区调查土样分析结果第99-104页
附表2 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计算模型参数和结果第104-107页
个人简历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甾醇类有机凝胶新体系的特性研究
下一篇:多溴联苯醚及其衍生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