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高性能混凝土 | 第10-13页 |
1.2.1 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 第10-11页 |
1.2.2 高性能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效应 | 第11-12页 |
1.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实例 | 第12-13页 |
1.3 纤维混凝土 | 第13-16页 |
1.3.1 纤维混凝土概述 | 第13页 |
1.3.2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 | 第13-16页 |
1.4 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 | 第16-22页 |
1.4.1 玄武岩纤维概述 | 第16-18页 |
1.4.2 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问题 | 第18-19页 |
1.4.3 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23-40页 |
2.1 试验方案 | 第23-2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2 试件制作 | 第25-26页 |
2.1.3 配合比的确定 | 第26-28页 |
2.2 工作性试验 | 第28页 |
2.3 抗压强度试验 | 第28-30页 |
2.3.1 试验步骤 | 第29-30页 |
2.3.2 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 | 第30页 |
2.4 劈拉强度试验 | 第30-34页 |
2.4.1 试验步骤 | 第30-31页 |
2.4.2 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 | 第31-34页 |
2.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 第40-55页 |
3.1 非荷载作用下体积变形 | 第40-42页 |
3.2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概述 | 第42-45页 |
3.2.1 平板法 | 第42-43页 |
3.2.2 平板刀口约束法 | 第43-44页 |
3.2.3 圆环法 | 第44-45页 |
3.2.4 单轴约束法 | 第45页 |
3.3 试验装置 | 第45-47页 |
3.4 试验步骤 | 第47-48页 |
3.5 试验结果 | 第48-51页 |
3.6 抗裂性能评价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 | 第55-81页 |
4.1 混凝土渗透性 | 第55-58页 |
4.1.1 孔结构与渗透性 | 第55-57页 |
4.1.2 渗透性与耐久性 | 第57-58页 |
4.2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概述 | 第58-63页 |
4.2.1 水压力试验法 | 第58-60页 |
4.2.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法 | 第60-63页 |
4.3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 | 第63-69页 |
4.3.1 试验设备 | 第63-64页 |
4.3.2 试验步骤 | 第64-65页 |
4.3.3 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 | 第65-68页 |
4.3.4 抗氯离子渗透性评估 | 第68-69页 |
4.4 透气性、吸水性和透水性试验 | 第69-78页 |
4.4.1 试验装置 | 第69-70页 |
4.4.2 试验步骤 | 第70-72页 |
4.4.3 试验评价指标 | 第72-73页 |
4.4.4 试验结果 | 第73-78页 |
4.5 抗渗机理分析 | 第78-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有限元分析 | 第81-92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81-87页 |
5.2.1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81-84页 |
5.2.2 材料参数的定义 | 第84-86页 |
5.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5.2.4 网格的划分及弹簧单元的添加 | 第87页 |
5.3 施加荷载、边界条件及求解 | 第87-88页 |
5.3.1 荷载的施加 | 第87页 |
5.3.2 求解 | 第87-88页 |
5.4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8-91页 |
5.4.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88-89页 |
5.4.2 剪力云图分析 | 第89-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