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4-26页 |
1.1 植物气孔发育过程 | 第14-23页 |
1.1.1 双子叶植物(拟南芥)气孔发育过程及其调控 | 第15-21页 |
1.1.2 单子叶植物气孔的发育和调控 | 第21-2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3 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4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水稻材料及生长条件 | 第26页 |
2.1.2 菌株与载体 | 第26-27页 |
2.2 常用生物软件 | 第27页 |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9页 |
2.3.1 常用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2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3.3 常用引物 | 第29页 |
2.4 实验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29-36页 |
2.4.1 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2.4.2 水稻叶片透明液的配置 | 第30-31页 |
2.4.3 Inoue Buffer | 第31页 |
2.4.4 CTAB法水稻gDNA提取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2.4.5 常用培养基母液的配置 | 第31-33页 |
2.4.6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33-36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36-49页 |
2.5.1 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36页 |
2.5.2 载体构建 | 第36-45页 |
2.5.3 水稻愈伤的诱导与培养 | 第45-46页 |
2.5.4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6-47页 |
2.5.5 超表达植株的叶绿素荧光成像及分析 | 第47页 |
2.5.6 水稻叶片气孔的观察方法 | 第47页 |
2.5.7 水稻突变体的获取与纯合体的鉴定 | 第47-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6页 |
3.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查找水稻中气孔发育相关的基因 | 第49-52页 |
3.2 水稻气孔发育相关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3.3 各基因超表达转基因苗的获得 | 第53-55页 |
3.3.1 获得超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种 | 第53页 |
3.3.2 水稻转基因操作 | 第53-54页 |
3.3.3 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汇总表 | 第54-55页 |
3.4 转基因阳性苗鉴定 | 第55-56页 |
3.5 气孔发育相关基因突变体的纯合体鉴定及表型分析 | 第56-60页 |
3.5.1 突变体的获得与纯合体的鉴定 | 第56-58页 |
3.5.2 纯合突变体的气孔表型分析 | 第58-60页 |
3.6 水稻气孔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图像 | 第60-61页 |
3.7 水稻气孔发育相关基因OsEPF超表达植株及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61-66页 |
3.7.1 OsEPF超表达植株及突变体的气孔表型分析 | 第61-62页 |
3.7.2 OsEPF超表达植株种子表型分析 | 第62-63页 |
3.7.3 OsEPF超表达植株幼苗的光合能力分析 | 第63-66页 |
4 讨论 | 第66-70页 |
4.1 水稻中气孔发育相关基因的查找及相应突变体的表型鉴定 | 第67页 |
4.2 OsEPF超表达植株以及突变体的气孔表型分析 | 第67-68页 |
4.3 OsEPF超表达植株的种子大小表型分析 | 第68页 |
4.4 OsEPF超表达植株的光合能力分析 | 第68-70页 |
5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