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过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 第12页 |
1.1.2 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要求 | 第12页 |
1.1.3 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 第12-13页 |
1.1.4 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要求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过度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过度教学 | 第17页 |
2.1.2 适度教学 | 第17-18页 |
2.2 矫正过度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理解教育理论 | 第18页 |
2.2.2 教学病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3 有效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2.2.4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 第20-21页 |
2.2.5 适性教育理念 | 第21-22页 |
第3章 过度教学对初中阶段的不利影响 | 第22-26页 |
3.1 过度教学对师生的不利影响 | 第22-23页 |
3.1.1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厌学 | 第22页 |
3.1.2 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师生关系 | 第22-23页 |
3.2 过度教学对学校教学的不利影响 | 第23-24页 |
3.2.1 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 第23-24页 |
3.2.2 影响课堂教学公平 | 第24页 |
3.3 过度教学对家庭教育的不利影响 | 第24-26页 |
3.3.1 家庭教育时间缩短 | 第24-25页 |
3.3.2 家庭教育滞后 | 第25-26页 |
第4章 过度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6-45页 |
4.1 过度教学问卷及访谈结果的讨论分析 | 第26-38页 |
4.2 过度教学的案例及其讨论分析 | 第38-41页 |
4.2.1 语文教学案例及其讨论分析 | 第38-40页 |
4.2.2 数学教学案例及其讨论分析 | 第40-41页 |
4.3 过度教学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4.3.1 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压力 | 第41-42页 |
4.3.2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 第42-43页 |
4.3.3 家长的期望过高 | 第43-44页 |
4.3.4 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 第44-45页 |
第5章 从“过度教学”到“适度教学” | 第45-51页 |
5.1 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45-46页 |
5.1.1 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精神 | 第45页 |
5.1.2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 第45-46页 |
5.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46页 |
5.2 遵循教学规律,贯彻科学的教学原则 | 第46-48页 |
5.2.1 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 第46-47页 |
5.2.2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 第47页 |
5.2.3 遵循量力性原则 | 第47-48页 |
5.3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尝试零作业教学 | 第48-49页 |
5.3.1 合理掌握课堂教学时间 | 第48页 |
5.3.2 尝试零作业教学模式 | 第48-49页 |
5.3.3 减少学生课外负担 | 第49页 |
5.4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 第49-51页 |
5.4.1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 第49-50页 |
5.4.2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 第50页 |
5.4.3 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 | 第55-60页 |
附录B | 第60-61页 |
附录C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