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货币供给方面第11-12页
        1.2.2 经济增长方面第12页
        1.2.3 市场预期方面第12-13页
        1.2.4 外汇储备方面第13-14页
        1.2.5 股市波动方面第14-15页
        1.2.6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3 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4.1 本文的创新第17页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17-18页
2 汇率决定因素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第18-22页
        2.1.1 购买力平价理论第18-19页
        2.1.2 利率平价理论第19-21页
        2.1.3 国际收支理论第21-22页
    2.2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第22-25页
        2.2.1 货币主义汇率模型第22-24页
        2.2.2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第24-25页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25-30页
    3.1 货币供应第25-26页
    3.2 经济增长第26-27页
    3.3 市场预期第27-28页
    3.4 外汇储备第28-29页
    3.5 股市波动第29-30页
4 实证检验第30-49页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0-31页
    4.2 双阶段划分:基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第31-33页
        4.2.1 2010 年7月~2015年7月:汇率波幅控制较严,人民币平稳升值第31-32页
        4.2.2 2015 年8月~2017年12月:市场作用开始凸显,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第32-33页
    4.3 2010 年7月~2015年7月的实证检验第33-40页
        4.3.1 VAR模型的建立第33-36页
        4.3.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36-37页
        4.3.3 方差分解第37-39页
        4.3.4 VEC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4.4 2015 年8月~2017年12月的实证检验第40-49页
        4.4.1 VAR模型的建立第40-43页
        4.4.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3-45页
        4.4.3 方差分解第45-46页
        4.4.4 VEC模型的建立第46-49页
5 结论和建议第49-52页
    5.1 研究结论第49-50页
    5.2 政策建议第50-52页
        5.2.1 企业应主动调整和适应汇率双向波动,规避汇率风险第50-51页
        5.2.2 政府应完善调控与监管措施,努力控制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第58-61页
后记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信用卡产品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案设计--基于XX银行数据
下一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与沪深300指数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