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以钢铁行业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产能过剩的概念第12页
        1.2.2 产能过剩的测度第12-13页
        1.2.3 产能过剩的成因第13-14页
        1.2.4 产能过剩的治理第14-16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1.3.1 主要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文章创新点第17-18页
2“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8-24页
    2.1 相关概念第18-21页
        2.1.1 产能过剩第18-19页
        2.1.2 国际产业转移第19-20页
        2.1.3“走出去”战略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垄断优势理论第21页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21-22页
        2.2.3 边际产业扩张论第22-23页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23-24页
3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产能过剩的原因第24-32页
    3.1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3.1.1 产能利用率较低第24页
        3.1.2 经营效益大幅下滑第24-27页
        3.1.3 资源供应紧张第27-28页
        3.1.4 环境承载力负荷加大第28页
        3.1.5 恶性竞争加剧第28-29页
    3.2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第29-32页
        3.2.1 需求萎缩引致产能过剩第29-30页
        3.2.2 过度投资带来产能过剩第30页
        3.2.3 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第30-31页
        3.2.4 体制性的产能过剩第31-32页
4“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的可行性第32-37页
    4.1 新兴市场国家具有广大的基建需求第32-33页
    4.2 我国钢铁行业本身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第33-35页
        4.2.1 产品质量走向精良第33页
        4.2.2 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第33-34页
        4.2.3 企业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第34-35页
    4.3“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第35-37页
        4.3.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第35-36页
        4.3.2“一带一路”助推“走出去”的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第36-37页
5“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选择及政策保障第37-49页
    5.1“走出去”的区位选择第37-42页
        5.1.1 以边际产业扩张论为依托的区位选择第37-41页
        5.1.2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的区位选择——钢铁技术寻求型的区位选择第41-42页
        5.1.3 小结第42页
    5.2“走出去”的方式选择第42-47页
        5.2.1 绿地新建第42页
        5.2.2 跨国并购第42-43页
        5.2.3 国际工程承包第43页
        5.2.4 钢铁企业“走出去”的具体方式选择第43-47页
    5.3 政策保障第47-49页
        5.3.1 政府应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第47页
        5.3.2 强化钢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机制第47页
        5.3.3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及应对机制第47-48页
        5.3.4 积极培育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第48-49页
6 总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MM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下一篇:中韩FTA的建立对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