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定性研究中韩贸易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关于中韩贸易结构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FTA经济效应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4.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不足点 | 第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中韩FTA的建立及相关电子产品方面规定 | 第20-24页 |
2.1 电子产品定义 | 第20页 |
2.2 中韩FTA的建立进程 | 第20-22页 |
2.3 中韩FTA内容简介及相关电子产品方面规定 | 第22-24页 |
第3章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 第24-36页 |
3.1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规模分析 | 第24-26页 |
3.1.1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额分析 | 第24-25页 |
3.1.2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分析 | 第25-26页 |
3.2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 第26-32页 |
3.2.1 中国向韩国出口电子产品结构分析 | 第26-29页 |
3.2.2 中国从韩国进口电子产品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3.3 中韩电子产品技术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3.3.1 电子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分析 | 第33-34页 |
3.3.2 分类电子产品技术水平分析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第36-44页 |
4.1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 第36-41页 |
4.1.1 贸易竞争力指标选择 | 第36-37页 |
4.1.2 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 第37-39页 |
4.1.3 基于贸易分工指数分析 | 第39-41页 |
4.2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41-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中韩FTA影响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的机理分析 | 第44-48页 |
5.1 静态经济效应 | 第44-46页 |
5.1.1 贸易创造效应 | 第44页 |
5.1.2 贸易转移效应 | 第44-46页 |
5.2 动态经济效应 | 第46-47页 |
5.2.1 技术升级效应 | 第46页 |
5.2.2 规模经济效应 | 第46-47页 |
5.2.3 投资效应 | 第47页 |
5.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中韩FTA的建立对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8-59页 |
6.1 GTAP模型介绍 | 第48-54页 |
6.1.1 GTAP模型的结构原理 | 第48-53页 |
6.1.2 GTAP模型的数据来源 | 第53-54页 |
6.2 模拟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6.2.1 国别与产品分组 | 第54页 |
6.2.2 冲击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6.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6.3.1 中韩两国进口电子产品变化 | 第55-56页 |
6.3.2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均衡分析 | 第56页 |
6.3.3 中韩电子产品出口离岸价格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6.3.4 中韩电子产品产出变化分析 | 第57页 |
6.3.5 对中韩社会福利贡献 | 第57-58页 |
6.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7章 对策建议 | 第59-62页 |
7.1 加大电子信息产业扶持力度,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 | 第59页 |
7.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差异化,提高市场占有率 | 第59-60页 |
7.3 增加研究和开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 第60页 |
7.4 激励高级人才发展,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 第60-61页 |
7.5 继续完善两国对话合作机制,促进双边企业合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