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评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家庭教育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理论 | 第16-24页 |
2.1 家庭教育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2.1.1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2.1.2 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2.1.3 家庭教育的基本作用 | 第19页 |
2.2 价值观的概念及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2.2.1 价值观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3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实现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2.3.2 家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以小见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24-33页 |
3.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 第24-26页 |
3.1.1 研究工具 | 第24页 |
3.1.2 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3.1.3 结果讨论 | 第25-26页 |
3.2 家庭背景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 第26-29页 |
3.2.1 问卷调查研究 | 第26-28页 |
3.2.2 访谈调查研究 | 第28-29页 |
3.3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价值观 | 第29-31页 |
3.3.1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价值观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价值观的影响 | 第30页 |
3.3.3 城乡家庭环境差异对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影响 | 第30页 |
3.3.4 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关系 | 第30-31页 |
3.4 家庭亲疏关系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 第31-33页 |
3.4.1 亲疏关系极大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 | 第31-32页 |
3.4.2 家庭——大学生持久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家庭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33-39页 |
4.1 家庭教育缺位的表现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3-35页 |
4.1.1 家庭教育缺位的表现 | 第33-34页 |
4.1.2 家庭教育缺位扭曲大学生价值观 | 第34-35页 |
4.2 家庭教育错位的表现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1 家长教育期望错位易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生混乱 | 第35页 |
4.2.2 家长教育目标错位忽视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 第35-36页 |
4.2.3 家长教养动机错位使大学生价值观更加功利化 | 第36页 |
4.3 家庭教育越位的表现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6-39页 |
4.3.1 家庭教育学校化造成家庭教育“唯智化”及学校教育“畸形化” | 第37页 |
4.3.2 父母越位干涉教育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价值冲突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教育途径 | 第39-44页 |
5.1 从家长自身做起科学进行家庭教育 | 第39-42页 |
5.1.1 良好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价值观形成 | 第39-41页 |
5.1.2 选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 第41-42页 |
5.2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机制 | 第42-44页 |
5.2.1 建立并完善家长会制度 | 第42-43页 |
5.2.2 运用媒体促进家校合作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