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重点 | 第18-19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就业 | 第20页 |
2.1.2 就业率 | 第20-21页 |
2.1.3 就业质量 | 第21-22页 |
2.1.4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 第22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2.2.2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页 |
2.2.3 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 | 第23-24页 |
2.2.4 人才供求理论 | 第24-25页 |
3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5-36页 |
3.1 调查概况及其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30页 |
3.1.1 调查概况 | 第25页 |
3.1.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30页 |
3.2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分析 | 第30-33页 |
3.2.1 毕业生总量持续处于高位,就业率较高 | 第30-31页 |
3.2.2 就业行业分布不均,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较大 | 第31-32页 |
3.2.3 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本省就业 | 第32页 |
3.2.4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 第32-33页 |
3.3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3.3.1 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 | 第33页 |
3.3.2 毕业生对岗位选择差异性较大 | 第33-34页 |
3.3.3 毕业生自身素质与能力欠缺 | 第34页 |
3.3.4 职业期待吻合度不高 | 第34页 |
3.3.5 专业对口率不高 | 第34-35页 |
3.3.6 对工作岗位的忠诚度偏低 | 第35-36页 |
4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4.1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观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4.1.1 个体状况及特征 | 第36页 |
4.1.2 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 | 第36页 |
4.1.3 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36-37页 |
4.1.4 就业期望 | 第37页 |
4.1.5 人岗匹配度 | 第37页 |
4.2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客观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4.2.1 就业环境 | 第37-38页 |
4.2.2 行业与岗位状况 | 第38-39页 |
4.2.3 人才教育与培养 | 第39页 |
4.2.4 家庭状况 | 第39-41页 |
5 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1-50页 |
5.1 实证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1页 |
5.2 问卷统计与量表信度检验 | 第41-43页 |
5.3 利用AHP法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 第43-48页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4页 |
5.3.2 建立逆称矩阵,计算层次单排序及检验一致性 | 第44-48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6 提高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6.1 高校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 第50-52页 |
6.1.1 提高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及求职能力 | 第50页 |
6.1.2 提高毕业生协作及人际沟通能力 | 第50-51页 |
6.1.3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大学生自身的实操能力 | 第51页 |
6.1.4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 第51-52页 |
6.2 高校毕业生要理性调整就业期望 | 第52-53页 |
6.2.1 毕业生应加强自我认知,正确规划自身职业发展 | 第52页 |
6.2.2 毕业生应调整好心态,保持对工作的满足感 | 第52页 |
6.2.3 毕业生应理性地对待就业区域的选择 | 第52-53页 |
6.3 用人单位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体状况 | 第53-54页 |
6.3.1 制定公平公正的招聘准则,保证人才的合理利用 | 第53页 |
6.3.2 增强岗位工作与毕业生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 | 第53-54页 |
6.4 政府要合理优化就业环境 | 第54-55页 |
6.4.1 落实就业政策,完善人才市场结构 | 第54页 |
6.4.2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形成良好的行业状况 | 第54-55页 |
6.5 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跟踪信息档案 | 第55-57页 |
6.5.1 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 | 第55页 |
6.5.2 动态跟踪高校毕业生职业轨迹 | 第55-56页 |
6.5.3 实现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的校际联合 | 第56-57页 |
7 结论 | 第57-5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A | 第62-65页 |
附录B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