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章 王阳明“致良知”思想概述 | 第17-30页 |
第一节“致良知”的内涵 | 第19-24页 |
一、良知的内涵 | 第19-21页 |
二、“致良知”的内涵 | 第21-24页 |
第二节“致良知”的方法 | 第24-30页 |
一、立志持志、居敬存养 | 第24-26页 |
二、省察改过、戒慎恐惧 | 第26-27页 |
三、事上磨练、知行合一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0-48页 |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一、自我道德教育意识淡薄 | 第30-32页 |
二、自我道德教育能力发展不平衡 | 第32-33页 |
三、自我道德教育形式单一 | 第33-35页 |
四、自我道德教育内容不全面 | 第35-36页 |
五、自我道德实践效果不佳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8-48页 |
一、现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38-40页 |
二、高校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 第40-41页 |
三、家庭对于子女道德教育存在误区 | 第41-43页 |
四、大学生自身心理矛盾交错复杂 | 第43-48页 |
第三章 借鉴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加强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 | 第48-60页 |
第一节“致良知”思想对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启示 | 第48-51页 |
一、“尊德性”——重视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 第48-49页 |
二、“学贵得之心”——加强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意识 | 第49-51页 |
第二节“致良知”思想对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内容的启示 | 第51-53页 |
一、完善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内容体系 | 第51-52页 |
二、加强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 第52-53页 |
第三节“致良知”思想对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 | 第53-60页 |
一、成圣持志,坚定自我道德教育意志 | 第54-55页 |
二、省察改过,正确认识和缓解自身心理矛盾 | 第55-56页 |
三、戒慎恐惧,提高自我道德约束力 | 第56-57页 |
四、事上磨练,自觉投身道德实践 | 第57-58页 |
五、知行合一,增强自我道德教育实效性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