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营改增”及房地产企业招标阶段成本控制相关概述 | 第23-35页 |
2.1 “营改增”相关概述 | 第23-28页 |
2.1.1 “营改增”内容及营业税与增值税计税方法的区别 | 第23页 |
2.1.2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及区别 | 第23-25页 |
2.1.3 一般纳税人可以采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三种情形 | 第25-26页 |
2.1.4 “营改增”主要材料税率表 | 第26-28页 |
2.2 工程招投标相关概述 | 第28-30页 |
2.2.1 工程招标的概念及形式 | 第28页 |
2.2.2 工程招标阶段控制流程 | 第28-30页 |
2.2.3 工程招标文件的组成 | 第30页 |
2.3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相关概述 | 第30-35页 |
2.3.1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流程 | 第31-32页 |
2.3.2 招标阶段成本控制的作用 | 第32页 |
2.3.3 “甲供材”相关概述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招标阶段成本控制受到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0页 |
3.1 “营改增”对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营改增”对招标文件编制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营改增”对评标工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招标文件中计税方法的选择不严谨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针对招标阶段成本控制所受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40-54页 |
4.1 “营改增”后招标控制价的合理编制 | 第40-44页 |
4.1.1 招标控制价计价程序的规范 | 第40页 |
4.1.2 除税价格的准确确定 | 第40-43页 |
4.1.3 造价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 第43-44页 |
4.2 “营改增”后招标文件编制的调整 | 第44-50页 |
4.2.1 工程量清单及报价表的格式调整 | 第44-46页 |
4.2.2 合同条款中发票提供及投标纳税人资质的约定 | 第46-47页 |
4.2.3 合同条款中支付方式的约定及付款流程的优化 | 第47-50页 |
4.3 “营改增”后评标基础的优化选择 | 第50-54页 |
第五章 “甲供工程”优化选择计税方法的数学模型 | 第54-77页 |
5.1 “营改增”后两种计税方法的计价结构 | 第54-56页 |
5.2 “甲供工程”优化选择计税方法的数学模型构建 | 第56-75页 |
5.2.1 两种计税方法下业主造价成本与取得进项抵扣表达式 | 第57-59页 |
5.2.2 “甲供材”比率与业主取得进项抵扣额的函数关系分析 | 第59-61页 |
5.2.3 “甲供材”比率与业主方工程造价成本的函数关系分析 | 第61-64页 |
5.2.4 计税方法的优化选择 | 第64-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77-84页 |
6.1 H房地产公司E项目基本概况 | 第77页 |
6.2 E项目三期公区精装修工程招标文件中计税方法的优化选择 | 第77-80页 |
6.3 H房地产公司S项目基本概况 | 第80页 |
6.4 S项目外墙涂料工程招标文件中计税方法的优化选择 | 第80-8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结论 | 第84页 |
7.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