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框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 1.4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22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 2 情商和情商教育理论综述 | 第22-26页 |
| 2.1 情商概念分析 | 第22-24页 |
| 2.1.1 情商的定义 | 第22页 |
| 2.1.2 情商的内涵 | 第22-24页 |
| 2.2 情商教育概念分析 | 第24-26页 |
| 2.2.1 情商教育的内涵 | 第24页 |
| 2.2.2 情商教育的方式 | 第24-26页 |
| 3 罗田三里畈高中情商教育现状与问题 | 第26-65页 |
| 3.1 罗田三里畈高中生情商现状调查与问题归因分析 | 第26-43页 |
| 3.1.1 被调查学校及学生概况 | 第26-27页 |
| 3.1.2 罗田三里畈高中学生情商现状调查 | 第27-32页 |
| 3.1.3 罗田三里畈高中学生情商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2-43页 |
| 3.2 罗田三里畈高中情商教育现状、成效与问题 | 第43-65页 |
| 3.2.1 罗田三里畈高中情商教育措施 | 第43-52页 |
| 3.2.2 罗田三里畈高中情商教育成效 | 第52-55页 |
| 3.2.3 罗田三里畈高中情商教育问题 | 第55-65页 |
| 4 加强农村普高中学情商教育的有效策略 | 第65-71页 |
| 4.1 单独设课 | 第65-66页 |
| 4.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第66-67页 |
| 4.3 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情商教育路径 | 第67-68页 |
| 4.3.1 在网上开展案例教学 | 第67页 |
| 4.3.2 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 第67页 |
| 4.3.3 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教育模式 | 第67-68页 |
| 4.4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 第68-70页 |
| 4.4.1 改单向交流为合作闭环 | 第68-69页 |
| 4.4.2 由学校布置具有仪式感的家庭作业 | 第69-70页 |
| 4.5 调动教师积极性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