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任务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甘蔗收获机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甘蔗收获机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甘蔗收获机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3 甘蔗收获机的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4 甘蔗剥叶机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4.1 国外甘蔗剥叶机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甘蔗剥叶机的研究状况 | 第15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本文研究的解决方法 | 第16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原有剥叶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案 | 第17-34页 |
2.1 整杆式甘蔗收获机物理样机 | 第17页 |
2.2 剥叶机 | 第17-21页 |
2.2.1 剥叶机的结构 | 第18-20页 |
2.2.2 剥叶机的工作机理分析 | 第20-21页 |
2.3 样机试验测试 | 第21-23页 |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2.5 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2.5.1 堵塞 | 第25-27页 |
2.5.2 断尾效果变差 | 第27-28页 |
2.5.3 蔗叶分离不干净 | 第28-29页 |
2.5.4 拆装不方便 | 第29-30页 |
2.6 解决方案 | 第30-33页 |
2.6.1 防堵 | 第30-32页 |
2.6.2 断尾 | 第32页 |
2.6.3 蔗叶分离 | 第32-33页 |
2.6.4 改进的传动方案 | 第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剥叶机的改进设计 | 第34-53页 |
3.1 改进的剥叶机的结构 | 第34-37页 |
3.1.1 整体结构 | 第34-35页 |
3.1.2 碎叶刀 | 第35-36页 |
3.1.3 输送辊 | 第36页 |
3.1.4 剥叶辊和耙叶辊的结构 | 第36-37页 |
3.2 剥叶机的宽度 | 第37-39页 |
3.3 相邻两对输送辊之间的中心距 | 第39-41页 |
3.4 浮动辊与堵塞 | 第41-46页 |
3.4.1 甘蔗在通过固定输送辊时所需要的功率和扭矩分析 | 第41-44页 |
3.4.2 甘蔗在通过浮动辊时所需要的功率和扭矩分析 | 第44-46页 |
3.4.3 两种输送辊对比分析 | 第46页 |
3.5 剥叶辊和耙叶辊处轴承的选用 | 第46-52页 |
3.5.1 基本类型的选择 | 第46-49页 |
3.5.2 调心滚子轴承的型号 | 第49-52页 |
3.5.3 调心球轴承的型号 | 第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输入辊处的ADAMS仿真分析 | 第53-71页 |
4.1 相关系数的测量 | 第53-56页 |
4.1.1 甘蔗与耙齿之间的摩擦系数 | 第53-55页 |
4.1.2 甘蔗与耐油夹布胶管之间摩擦系数的测量试验 | 第55-56页 |
4.1.3 浮动辊重量的测量 | 第56页 |
4.2 建立相关柔性件模型 | 第56-60页 |
4.2.1 建立柔性件模型的方法 | 第57页 |
4.2.2 建立甘蔗等柔性件模型 | 第57-60页 |
4.3 甘蔗通过固定输送辊处的仿真 | 第60-66页 |
4.3.1 模型的建立 | 第60-64页 |
4.3.2 仿真过程 | 第64页 |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4.4 甘蔗通过浮动辊处的仿真 | 第66-68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4.4.2 仿真过程 | 第66-67页 |
4.4.3 仿真结果 | 第67-68页 |
4.5 两种输送辊的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4.5.1 将两次仿真中相对应的曲线整合到一起 | 第68-70页 |
4.5.2 对比分析结论 | 第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改进的剥叶机的试验研究 | 第71-88页 |
5.1 改进的剥叶机 | 第71-72页 |
5.2 双因素试验 | 第72-81页 |
5.2.1 试验目的 | 第73页 |
5.2.2 试验水平的选取 | 第73-74页 |
5.2.3 试验方案 | 第74-75页 |
5.2.4 评价函数的建立方法 | 第75-77页 |
5.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5.3 样机的田间试验 | 第81-82页 |
5.4 样机的修改及试验 | 第82-84页 |
5.5 单因素试验 | 第84-86页 |
5.5.1 试验目的 | 第84页 |
5.5.2 试验方案与步骤 | 第84页 |
5.5.3 试验结果及结论 | 第84-86页 |
5.6 样机工作的行进速度 | 第86-8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88-89页 |
6.2 本文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97-98页 |
附表 | 第9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