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非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第2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 第16-32页 |
| 2.1 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 2.2 自适应波束形成准则 | 第17-19页 |
| 2.2.1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 第17-18页 |
| 2.2.2 最大信噪比准则 | 第18页 |
| 2.2.3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 | 第18-19页 |
| 2.3 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 | 第19-22页 |
| 2.3.1 二阶循环平稳特性 | 第19-20页 |
| 2.3.2 谱相关密度函数及分析 | 第20-22页 |
| 2.4 非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 第22-26页 |
| 2.4.1 SMI算法 | 第22页 |
| 2.4.2 SMI算法仿真实验 | 第22-26页 |
| 2.5 盲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 第26-31页 |
| 2.5.1 SCORE类算法 | 第26-28页 |
| 2.5.2 CAB类算法 | 第28-29页 |
| 2.5.3 SCORE类算法和CAB类算法仿真实验 | 第29-3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存在循环频率误差时的CAB算法及其改进方法 | 第32-46页 |
| 3.1 循环频率误差对CAB算法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2 存在循环频率误差时的改进CAB算法 | 第33-36页 |
| 3.2.1 遗忘因子CAB算法 | 第33-35页 |
| 3.2.2 自适应遗忘因子CAB算法 | 第35-36页 |
| 3.3 实验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6-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基于烟花算法改进的CAB算法 | 第46-62页 |
| 4.1 烟花算法的组成与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 4.2 烟花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7-53页 |
| 4.2.1 爆炸算子 | 第47-51页 |
| 4.2.2 变异算子 | 第51页 |
| 4.2.3 映射规则 | 第51-52页 |
| 4.2.4 选择策略 | 第52-53页 |
| 4.3 烟花算法的理论分析 | 第53-57页 |
| 4.3.1 随机模型 | 第53-54页 |
| 4.3.2 全局收敛性 | 第54-56页 |
| 4.3.3 时间复杂度 | 第56-57页 |
| 4.4 基于烟花算法改进的CAB算法 | 第57-61页 |
| 4.4.1 烟花算法在CAB算法中的应用设计 | 第58页 |
| 4.4.2 FWA-CAB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遗传矩阵伴随求逆算法的研究与FPGA实现 | 第62-80页 |
| 5.1 遗传矩阵伴随求逆算法基本原理 | 第63-65页 |
| 5.2 遗传矩阵伴随求逆算法的计算机仿真 | 第65-68页 |
| 5.2.1 GMAI算法和SMI算法抗干扰性能对比 | 第65-68页 |
| 5.2.2 分块求逆与伴随求逆对抗干扰效果的影响 | 第68页 |
| 5.3 GMAI算法的FPGA设计实现 | 第68-77页 |
| 5.3.1 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机的设计 | 第68-70页 |
| 5.3.2 GMAI算法的FPGA设计及仿真 | 第70-74页 |
| 5.3.3 抗干扰模块的实测性能 | 第74-7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