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社会化机会网络消息转发与协作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主要研究目标第18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19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9-21页
2 节点状态感知的机会网络消息转发策略第21-35页
    2.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第21页
    2.2 节点状态时移模型描述第21-25页
        2.2.1 状态转移概率求解第23-24页
        2.2.2 节点接触效用值第24-25页
    2.3 节点状态时移感知机制第25-26页
    2.4 节点状态感知的消息转发策略第26-28页
    2.5 仿真分析第28-33页
        2.5.1 感知阈值对性能的影响分析第29-31页
        2.5.2 消息转发性能分析第31-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局部路径时效感知的机会网络消息转发策略第35-51页
    3.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第35-36页
    3.2 局部连通机会网络模型描述第36-37页
    3.3 网络连通性分析第37-41页
        3.3.1 稳定局部连通子网的识别第38-39页
        3.3.2 局部连通子网的分布第39页
        3.3.3 局部路径时效感知方法第39-41页
    3.4 消息中继节点选择第41-42页
        3.4.1 连通子网内部中继节点选择第41-42页
        3.4.2 连通子网间中继节点选择第42页
    3.5 局部路径时效感知的消息转发策略第42-44页
    3.6 仿真分析第44-49页
        3.6.1 网络规模对消息转发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3.6.2 节点缓存对消息转发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副本数量自适应的机会网络消息转发策略第51-63页
    4.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第51-52页
    4.2 网络模型描述第52-53页
    4.3 副本数量自适应控制方法第53-58页
        4.3.1 消息成功离开节点的概率估计第54-55页
        4.3.2 副本扩散程度估计第55-57页
        4.3.3 转发队列优化第57-58页
    4.4 消息副本数量自适应消息转发策略第58页
    4.5 仿真分析第58-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5 基于微分博弈的机会网络社会自私性激励机制第63-81页
    5.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第63-64页
    5.2 机会网络消息转发博弈模型分析第64-67页
        5.2.1 单阶段转发博弈模型第64-65页
        5.2.2 重复转发博弈模型第65-67页
        5.2.3 博弈模型选择第67页
    5.3 基于微分博弈的社会自私性激励机制第67-73页
        5.3.1 效用函数第68-70页
        5.3.2 模型求解第70-72页
        5.3.3 演化博弈分析第72-73页
    5.4 社会自私性激励的消息转发算法第73-75页
    5.5 仿真分析第75-79页
        5.5.1 不同节点缓存下算法性能分析第76-77页
        5.5.2 不同自私节点比例下算法性能分析第77-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6 干扰受限的机会D2D通信多用户协作机制第81-101页
    6.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第81-83页
    6.2 多用户机会D2D通信模型描述第83-84页
    6.3 通信中断概率分析与协作机制第84-92页
        6.3.1 中断概率分析第84-89页
        6.3.2 干扰受限的多用户协作机制第89-92页
    6.4 系统能效和容量评估第92-95页
    6.5 仿真分析第95-99页
    6.6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1-105页
    7.1 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第101-102页
    7.2 未来的工作展望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附录第119页
    A. 作者攻读期间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第119页
    B. 作者攻读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第119页
    C. 作者攻读期间获得的科技奖励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驾驶工况曲线函数的坡道和交叉口车辆轨迹优化方法
下一篇:面向突发事件下动态路径诱导的拥堵传播与消散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