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机会网络消息转发与协作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主要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2 节点状态感知的机会网络消息转发策略 | 第21-35页 |
2.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 | 第21页 |
2.2 节点状态时移模型描述 | 第21-25页 |
2.2.1 状态转移概率求解 | 第23-24页 |
2.2.2 节点接触效用值 | 第24-25页 |
2.3 节点状态时移感知机制 | 第25-26页 |
2.4 节点状态感知的消息转发策略 | 第26-28页 |
2.5 仿真分析 | 第28-33页 |
2.5.1 感知阈值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2.5.2 消息转发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局部路径时效感知的机会网络消息转发策略 | 第35-51页 |
3.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3.2 局部连通机会网络模型描述 | 第36-37页 |
3.3 网络连通性分析 | 第37-41页 |
3.3.1 稳定局部连通子网的识别 | 第38-39页 |
3.3.2 局部连通子网的分布 | 第39页 |
3.3.3 局部路径时效感知方法 | 第39-41页 |
3.4 消息中继节点选择 | 第41-42页 |
3.4.1 连通子网内部中继节点选择 | 第41-42页 |
3.4.2 连通子网间中继节点选择 | 第42页 |
3.5 局部路径时效感知的消息转发策略 | 第42-44页 |
3.6 仿真分析 | 第44-49页 |
3.6.1 网络规模对消息转发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3.6.2 节点缓存对消息转发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副本数量自适应的机会网络消息转发策略 | 第51-63页 |
4.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 | 第51-52页 |
4.2 网络模型描述 | 第52-53页 |
4.3 副本数量自适应控制方法 | 第53-58页 |
4.3.1 消息成功离开节点的概率估计 | 第54-55页 |
4.3.2 副本扩散程度估计 | 第55-57页 |
4.3.3 转发队列优化 | 第57-58页 |
4.4 消息副本数量自适应消息转发策略 | 第58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基于微分博弈的机会网络社会自私性激励机制 | 第63-81页 |
5.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 | 第63-64页 |
5.2 机会网络消息转发博弈模型分析 | 第64-67页 |
5.2.1 单阶段转发博弈模型 | 第64-65页 |
5.2.2 重复转发博弈模型 | 第65-67页 |
5.2.3 博弈模型选择 | 第67页 |
5.3 基于微分博弈的社会自私性激励机制 | 第67-73页 |
5.3.1 效用函数 | 第68-70页 |
5.3.2 模型求解 | 第70-72页 |
5.3.3 演化博弈分析 | 第72-73页 |
5.4 社会自私性激励的消息转发算法 | 第73-75页 |
5.5 仿真分析 | 第75-79页 |
5.5.1 不同节点缓存下算法性能分析 | 第76-77页 |
5.5.2 不同自私节点比例下算法性能分析 | 第77-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干扰受限的机会D2D通信多用户协作机制 | 第81-101页 |
6.1 研究背景与问题分析 | 第81-83页 |
6.2 多用户机会D2D通信模型描述 | 第83-84页 |
6.3 通信中断概率分析与协作机制 | 第84-92页 |
6.3.1 中断概率分析 | 第84-89页 |
6.3.2 干扰受限的多用户协作机制 | 第89-92页 |
6.4 系统能效和容量评估 | 第92-95页 |
6.5 仿真分析 | 第95-9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7.1 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7.2 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9页 |
附录 | 第119页 |
A. 作者攻读期间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 | 第119页 |
B. 作者攻读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 | 第119页 |
C. 作者攻读期间获得的科技奖励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