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邻里交往影响下的胡同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6-10页
    1.1 研究背景第6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6-7页
        1.2.1 邻里第6页
        1.2.2 邻里交往第6页
        1.2.3 共用空间第6-7页
        1.2.4 公共空间第7页
        1.2.5 公用空间第7页
        1.2.6 邻里交往与公共空间第7页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7页
    1.4 研究方法第7-9页
    1.5 研究框架第9-10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7页
    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1页
        2.1.1 国外对邻里交往研究的概况第10-11页
        2.1.2 相关理论概述第11页
    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1-17页
        2.2.1 相关理论概述第12页
        2.2.2 案例分析研究第12-17页
第3章 基础研究第17-29页
    3.1 青龙胡同的历史简述第17-18页
        3.1.1 历史文脉第17-18页
        3.1.2 社区现状第18页
    3.2 胡同的共用空间第18-24页
        3.2.1 社区街坊的共同空间第18-21页
        3.2.2 胡同的共同空间第21-24页
        3.2.3 院落的共同空间第24页
    3.3 胡同的公用空间第24-28页
        3.3.1 公共活动第24-26页
        3.3.2 公共性开放空间第26-27页
        3.3.3 公共建筑与空间功能第27-28页
    3.4 公用空间与共用空间的重叠第28-29页
        3.4.1 重叠的空间及活动第28-29页
第4章 设计研究第29-33页
    4.1 邻里交往空间形态类型第29-33页
        4.1.1 转角空间第29页
        4.1.2 凹空间第29-30页
        4.1.3 倚靠空间第30页
        4.1.4 明确边界第30页
        4.1.5 入口空间第30-31页
        4.1.6 开放性良好的空间第31页
        4.1.7 有顶空间第31-33页
第5章 设计实践第33-36页
    5.1 调研第33页
    5.2 分析第33页
    5.3 原型提取第33-34页
    5.4 空间操作第34-36页
总结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附录第38-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毕业创作作品集第42-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态滑模理论的举高消防车轨迹跟踪研究
下一篇:江西省赣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