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BAG3抑制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VLP出芽及其机制探索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42页
    1.1. 丝状病毒研究概述第20-25页
        1.1.1. 丝状病毒流行病学第20-22页
        1.1.2. 丝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第22页
        1.1.3. 丝状病毒的种属分类第22-23页
        1.1.4. 丝状病毒的形态、基因组结构与病毒蛋白第23-25页
    1.2. 丝状病毒基质蛋白VP40与病毒出芽第25-30页
        1.2.1. VP40蛋白的构象与功能第25-27页
        1.2.2. VP40介导病毒出芽的工作模式第27-28页
        1.2.3. VP40蛋白的功能区域第28-29页
        1.2.4. Late budding domain第29页
        1.2.5. 与VP40相互作用的促出芽宿主蛋白第29-30页
    1.3. ESCRT机制与病毒出芽第30-33页
        1.3.1. ESCRT机制概述第31-32页
        1.3.2. ESCRT与病毒出芽第32-33页
    1.4. 影响病毒出芽的其他病毒结构蛋白第33页
    1.5. 影响病毒出芽的其他宿主因素第33-34页
        1.5.1. 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第33-34页
        1.5.2. 细胞质膜的磷脂丝氨酸水平第34页
        1.5.3. 钙离子通道第34页
    1.6. PPxY基序-WW domain相互作用第34-36页
        1.6.1. WW domain概述第34-36页
        1.6.2. PPxY—WW domain相互作用与病毒出芽第36页
    1.7. 丝状病毒出芽的抑制因素第36-38页
        1.7.1. 抑制丝状病毒出芽的宿主蛋白第36-37页
        1.7.2. 阻断丝状病毒出芽的小分子抑制剂第37-38页
    1.8. BAG3蛋白研究概述第38-39页
        1.8.1. BAG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第38页
        1.8.2. BAG3蛋白与病毒生命周期的联系第38-39页
    1.9. 细胞自噬与病毒生命周期第39-40页
    1.10.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BAG3与EBOV和MARV VP40相互作用及对VP40介导的病毒出芽的影响第42-78页
    2.1. 材料第43-44页
        2.1.1. 细胞第43页
        2.1.2. 病毒第43页
        2.1.3. 质粒第43页
        2.1.4. 抗体第43-44页
        2.1.5. 主要试剂第44页
    2.2. 方法第44-53页
        2.2.1. 脯氨酸富集(Proline rich)基序PPxY阅读阵列的构建与“扫描”第44-45页
        2.2.2. 质粒的细菌转化第45页
        2.2.3. 蛋白的原核表达第45页
        2.2.4. 菌体蛋白的提取第45页
        2.2.5. 真核表达质粒的细胞转染第45-46页
        2.2.6. SDS-PAGE与Western blot第46-48页
        2.2.7. GST-pulldown第48页
        2.2.8. 免疫共沉淀第48-50页
        2.2.9. 病毒样颗粒VLP的收获与检测第50-51页
        2.2.10. siRNA的转染第51页
        2.2.11. 压制细胞内BAG3表达对VLP出芽的影响第51页
        2.2.12. VSV-M40重组病毒的感染第51-52页
        2.2.13.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52-53页
    2.3. 结果第53-74页
        2.3.1. “脯氨酸富集”PPxY基序阅读阵列的构建第53页
        2.3.2. BAG3 WW domain结合eVP40 PPxY基序第53-54页
        2.3.3. BAG3 WW domain在体外通过PPxY基序结合eVP40与mVP40第54-57页
        2.3.4. BAG3在细胞内结合eVP40和mVP40第57-60页
        2.3.5. WW domain是BAG3—VP40蛋白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第60-63页
        2.3.6. BAG3—VP40相互作用抑制VP40介导的病毒样颗粒出芽第63-67页
        2.3.7. BAG3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VP40介导的VLP出芽第67-70页
        2.3.8. 压制细胞内源性BAG3的表达促进VP40 VLP的出芽释放第70-72页
        2.3.9. BAG3抑制感染性重组病毒VSV-M40的释放第72-74页
    2.4 讨论第74-77页
    2.5 小结第77-78页
第三章 BAG3调控VP40介导出芽过程的机制探索第78-102页
    3.1. 材料第79-80页
        3.1.1. 细胞第79页
        3.1.2. 病毒第79页
        3.1.3. 质粒第79页
        3.1.4. 抗体第79-80页
        3.1.5. 主要试剂第80页
    3.2. 方法第80-84页
        3.2.1. 活细胞成像第80-81页
        3.2.2. 细胞质与细胞膜蛋白组分的分离提取第81页
        3.2.3. 双染色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第81-82页
        3.2.4. BAG3竞争性抑制VP40-Nedd4/ITCH结合实验第82页
        3.2.5. VSV-eGP重组病毒的感染第82-84页
    3.3. 结果第84-98页
        3.3.1. BAG3改变eVP40的细胞内分布定位第84-87页
        3.3.2. BAG3减少细胞膜上eVP40和mVP40蛋白的含量第87-90页
        3.3.3. BAG3阻碍eVP40蛋白向细胞膜聚集第90-92页
        3.3.4. BAG3导致eVP40蛋白被扣押入细胞内的聚集体中第92-95页
        3.3.5. BAG3竞争性阻碍eVP40与其他促出芽“WW”宿主蛋白的结合第95-97页
        3.3.6. 重组病毒VSV-eGP诱导细胞内BAG3表达上调第97-98页
    3.4 讨论第98-101页
    3.5 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0页
附表第120-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高原北部天然草原土壤碳库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
下一篇:大肠杆菌趋化信号网络及适应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