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第2章 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总体状况第17-2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2.2 碳排放分布情况第17-20页
        2.2.1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计算模型第17-18页
        2.2.2 数据来源第18页
        2.2.3 碳排放时间序列特征第18-20页
    2.3 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第21-30页
    3.1 碳排放重心迁移第21-23页
    3.2 碳排放空间相关性第23-29页
        3.2.1 空间权重矩阵第23-24页
        3.2.2 全局空间自相关第24-25页
        3.2.3 局部空间自相关第25-27页
        3.2.4 热点分析第27-29页
    3.3 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基于GWR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差异分析第30-42页
    4.1 GWR模型的构建、运行与检查第30-33页
        4.1.1 主要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相关性分析第30-31页
        4.1.2 影响因子多重共线性分析第31-32页
        4.1.3 建立GWR模型第32-33页
        4.1.4 模型检验第33页
    4.2 影响因子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差异变化分析第33-40页
        4.2.1 人均GDP因子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变化分析第33-35页
        4.2.2 人口因子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变化分析第35-36页
        4.2.3 利用外资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变化分析第36-37页
        4.2.4 城市化率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变化分析第37-38页
        4.2.5 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变化分析第38-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结论与展望第42-45页
    结论第42-44页
    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三省主要城市PM10与PM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