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水质评价论文

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内容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1-1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路线第12-14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4-23页
    2.1 嫩江基本概况第14-15页
        2.1.1 嫩江流域自然概况第14-15页
        2.1.2 嫩江流域社会概况第15页
    2.2 水质监测指标及评价方法第15-16页
        2.2.1 嫩江省界缓冲区监测断面选择第15-16页
        2.2.2 水质评价指标第16页
    2.3 研究方法第16-23页
        2.3.1 水质评价主要方法第16-21页
        2.3.2 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第21-22页
        2.3.3 研究方法选择第22-23页
3 单因子法对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断面水质的评价第23-29页
    3.1 2011-2015 年嫩江省界缓冲区各断面水质类别统计第23-24页
    3.2 评价过程与结果第24-28页
        3.2.1 改进的单因子评价法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水质评价第25-27页
        3.2.2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的单因子评价研究第27-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嫩江省界缓冲区断面水质评价典型方法第29-47页
    4.1 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第29-31页
        4.1.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概述第29页
        4.1.2 2011 年嫩江省界缓冲区断面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步骤第29-31页
        4.1.3 2011 年-2015 年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及分析第31页
    4.2 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因子分析第31-42页
        4.2.1 SPSS数据处理方法第31-32页
        4.2.2 2011 年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因子分析第32-36页
        4.2.3 2013 年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因子分析第36-39页
        4.2.4 2011 年-2015 年大河断面因子分析第39-41页
        4.2.5 大河断面污染情况综合分析第41-42页
    4.3 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聚类分析第42-46页
        4.3.1 聚类分析目的及方法选择第42-43页
        4.3.2 2011 年嫩江省界缓冲区重要断面聚类分析第43-45页
        4.3.3 嫩江省界缓冲区断面COD污染特征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滴滤池载体筛选及水处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