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立意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文献综述第14-19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概要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概述第19-20页
        1.3.2 研究难点第20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1-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1页
        1.4.2 文献法第21页
        1.4.3 现实观察法第21-22页
第2章 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基本理念第22-29页
    2.1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概念第22-23页
        2.1.1 中小学教师队伍第22页
        2.1.2 开放化建设第22-23页
        2.1.3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开放化建设第23页
    2.2 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意义第23-24页
        2.2.1 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第23-24页
        2.2.2 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质量第24页
        2.2.3 改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第24页
    2.3 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基本理论第24-29页
        2.3.1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理论第24-25页
        2.3.2 教师队伍的结构理论第25-26页
        2.3.3 开放建设理论第26-29页
第3章 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条件第29-35页
    3.1 非师范类院校教师培养职能的加强第29-30页
        3.1.1 非师范类院校教师培养数量的增加第29页
        3.1.2 非师范类院校教师培养职能的优势第29-30页
    3.2 教师社会选拔规模的日益扩张第30-31页
        3.2.1 考证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日益火爆第30-31页
        3.2.2“教师情节”:潜在教师大有人在第31页
    3.3 师范院校非师范类专业设置的不断增长第31-32页
        3.3.1 师范院校非师范类专业增长第31-32页
        3.3.2 传统师范类专业的萎缩第32页
    3.4 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生态化时代要求第32-35页
        3.4.1 教师形象的历史变迁—从理想到常态的转变第32-33页
        3.4.2 师生历史性平等的要求第33页
        3.4.3 生态时代的真实回归第33-35页
第4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历程回顾与现状分析第35-38页
    4.1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历程回顾第35-36页
        4.1.1 第一阶段:封闭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第35页
        4.1.2 第二阶段:半开放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第35-36页
        4.1.3 第三阶段:开放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第36页
    4.2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第36-38页
        4.2.1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现状第36-37页
        4.2.2 我国开放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取得的成效第37-38页
第5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其影响第38-44页
    5.1 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5.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质量不高第38页
        5.1.2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存在漏洞第38-39页
        5.1.3 教师专业发展陷入非生态化困境第39-40页
        5.1.4 教师退出机制仍不全面第40页
        5.1.5 教师聘任制的贯彻与应用不完善第40-41页
    5.2 开放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第41-44页
        5.2.1 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失调第41页
        5.2.2 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偏低第41-42页
        5.2.3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第42页
        5.2.4 偏远、贫穷地区仍缺少教师第42-44页
第6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第44-48页
    6.1 开放化建设与社会稳定性基本矛盾的存在第44-45页
        6.1.1 社会对开放化建设与社会稳定性认识存在偏颇第44页
        6.1.2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建设没有准确把握好“度”第44-45页
    6.2 保守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观念第45-47页
        6.2.1 过度道德理想化的中小学教师标准第45页
        6.2.2 片面示范性的培养模式第45-46页
        6.2.3 封闭的管理理念第46-47页
    6.3 师范教育的封闭性惯性影响第47-48页
        6.3.1 师范教育政策上的封闭性惯性影响第47页
        6.3.2 师范教育办学模式上的封闭性惯性影响第47-48页
第7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转型与实施第48-57页
    7.1 转变观念明确中小学教师队伍开放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第48-49页
        7.1.1 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民身份和专业资格第48页
        7.1.2 强化中小学教师普遍公民权利和专业权力的统一第48-49页
    7.2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开放化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第49-52页
        7.2.1 改进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第49-50页
        7.2.2 教师专业化的生态化全质发展第50-51页
        7.2.3 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机构建设第51页
        7.2.4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建设第51-52页
    7.3 建设开放化的高等教师教育体系第52-54页
        7.3.1 强化师范院校师范性第52-53页
        7.3.2 非师范院校师范化第53-54页
    7.4 面向全社会组建中小学教师队伍第54-57页
        7.4.1 教师资源全员化第54页
        7.4.2 教师聘用社会化第54-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美育的实施研究--以蠡县育才初级中学为个案
下一篇:泰国中学汉语选修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泰国Saohai Wimolwitthayanukul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