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疑罪从无原则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疑罪从无原则概述第11-18页
    1.1 疑罪从无原则的含义第11-13页
        1.1.1 疑罪从无原则的概念第11-13页
        1.1.2 疑罪从无原则的内涵第13页
    1.2 疑罪从无原则的历史渊源第13-15页
        1.2.1 国外疑罪从无原则的发展第13-14页
        1.2.2 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发展第14-15页
    1.3 疑罪从无原则的价值第15-18页
        1.3.1 疑罪从无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权第15-16页
        1.3.2 疑罪从无原则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第16-17页
        1.3.3 贯彻疑罪从无原则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第17-18页
第2章 疑罪从无原则的证据法基础第18-22页
    2.1 证据裁判原则与疑罪从无第18-19页
    2.2 证明责任与疑罪从无第19-20页
    2.3 证明标准与疑罪从无第20-22页
第3章 疑罪从无原则的刑事诉讼实践考察第22-34页
    3.1 疑罪从无原则在国外刑事诉讼中的体现第22-25页
        3.1.1 英美法系国家对疑罪从无原则的贯彻第22-23页
        3.1.2 大陆法系国家对疑罪从无原则的贯彻第23-24页
        3.1.3 小结第24-25页
    3.2 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确立及存在问题第25-28页
        3.2.1 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的确立第25-26页
        3.2.2 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第26-28页
            3.2.2.1 审前程序中的适用第26-27页
            3.2.2.2 审判程序中的适用第27-28页
    3.3 我国适用疑罪从无原则面临的困境第28-34页
        3.3.1 没有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第28-30页
        3.3.2 审判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第30-31页
        3.3.3 片面的追诉倾向与控辩审关系界定的欠合理第31-32页
        3.3.4 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2-34页
第4章 我国贯彻疑罪从无原则应当解决的几个相关问题第34-42页
    4.1 立法上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第34-36页
    4.2 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第36-37页
    4.3 强化控、辩、审三方的相互制约关系第37-39页
    4.4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力度第39-41页
        4.4.1 增强司法队伍建设第39-40页
        4.4.2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第40-41页
    4.5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罪犯服刑期限延长对监狱监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虚假诉讼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