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院落空间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上篇 工程图纸 | 第9-24页 |
下篇 工程研究报告 | 第24-1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5-3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来源 | 第25-2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28-29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9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9-3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大学校园院落空间概述 | 第33-59页 |
2.1 大学校园概述 | 第33-47页 |
2.1.1 大学校园发展脉络 | 第33-36页 |
2.1.2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 第36-40页 |
2.1.3 大学校园建筑设计 | 第40-46页 |
2.1.4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 第46-47页 |
2.2 院落空间概述 | 第47-54页 |
2.2.1 院落空间发展脉络 | 第47-49页 |
2.2.2 院落空间功能特性 | 第49页 |
2.2.3 院落空间构成要素 | 第49-52页 |
2.2.4 院落空间分类 | 第52-54页 |
2.3 案例分析 | 第54-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院落空间应用现状 | 第59-81页 |
3.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 第59-60页 |
3.2 大学校园院落空间特点 | 第60-62页 |
3.3 现状调研 | 第62-79页 |
3.3.1 问卷调研 | 第62-63页 |
3.3.2 实地调研 | 第63-79页 |
3.4 现状分析 | 第79-80页 |
3.4.1 空间布局方式现状 | 第79页 |
3.4.2 空间尺度现状 | 第79页 |
3.4.3 围合界面现状 | 第79页 |
3.4.4 现状问题汇总 | 第79-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大学校园院落空间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81-123页 |
4.1 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 | 第81-82页 |
4.2 制定研究方案 | 第82-91页 |
4.2.1 限定研究对象 | 第82页 |
4.2.2 细化研究方法 | 第82页 |
4.2.3 建立基本模型 | 第82-83页 |
4.2.4 建立对比模型 | 第83-91页 |
4.3 自然通风 | 第91-106页 |
4.3.1 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 | 第91-97页 |
4.3.2 院落空间对自然通风的影响 | 第97-106页 |
4.4 自然采光 | 第106-117页 |
4.4.1 自然采光的设计方法 | 第106-109页 |
4.4.2 院落空间对自然采光的影响 | 第109-117页 |
4.5 其他策略 | 第117-121页 |
4.5.1 建筑遮阳 | 第117-118页 |
4.5.2 围护结构保温与隔热 | 第118-119页 |
4.5.3 生态绿化 | 第119页 |
4.5.4 水体利用 | 第119-12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工程实践——南昌大学综合教学实验大楼 | 第123-137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123-126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123-124页 |
5.1.2 现场调研 | 第124-125页 |
5.1.3 方案简介 | 第125-126页 |
5.2 院落空间 | 第126-128页 |
5.3 被动式设计策略 | 第128-135页 |
5.3.1 自然通风 | 第128-132页 |
5.3.2 自然采光 | 第132-134页 |
5.3.3 其他策略 | 第134-13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37-139页 |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37页 |
6.2 发展与展望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3页 |
附录 | 第143-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