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调查概况 | 第13-16页 |
2.1 调查背景 | 第13页 |
2.2 调查规模 | 第13页 |
2.3 调查样本 | 第13-15页 |
2.4 毕业去向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就业质量指标 | 第16-20页 |
3.1 就业质量指标选取 | 第16-17页 |
3.2 假设性检验 | 第17-18页 |
3.2.1 分院校类型的毕业生平均时薪假设性检验 | 第17页 |
3.2.2 分院校类型的毕业生毕业去向假设性检验 | 第17-18页 |
3.3 指标标准化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就业质量指数 | 第20-36页 |
4.1 指标重要程度调查 | 第20-21页 |
4.2 平均计算法计算权重 | 第21-22页 |
4.2.1 方法介绍 | 第21页 |
4.2.2 权重系数 | 第21-22页 |
4.3 层次分析法 | 第22-25页 |
4.3.1 方法介绍 | 第22-24页 |
4.3.2 权重系数 | 第24-25页 |
4.4 因子分析法 | 第25-30页 |
4.4.1 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4.4.2 方法介绍 | 第27-29页 |
4.4.3 权重系数 | 第29-30页 |
4.5 就业质量指数计算 | 第30-33页 |
4.5.1 “211”院校就业质量指数计算 | 第30页 |
4.5.2 非“211”院校就业质量指数计算 | 第30-31页 |
4.5.3 民办本科/独立院校就业质量指数计算 | 第31-33页 |
4.6 就业质量指标调整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就业质量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5.1 聚类分析 | 第36-38页 |
5.1.1 方法介绍 | 第36-37页 |
5.1.2 对“211”院校就业质量指数进行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5.2 雷达图分析 | 第38-41页 |
5.2.1 方法介绍 | 第38-39页 |
5.2.2 对“211”院校一级指标进行雷达图分析 | 第39-41页 |
5.3 高质量就业建议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