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6页
    第二节 现有关于转移路径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6-18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分析第20-27页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20-21页
    第二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第21-24页
        一、刘易斯和费景汉——拉尼斯的的异地转移模型第21-23页
        二、托达罗的就地转移模型第23-24页
        三、“二元结构理论”的指导意义第24页
    第三节 对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评述第24-27页
        一、关于“就地消化论”第25页
        二、关于“城乡转移论”第25页
        三、关于“相对集中转移论”第25页
        四、关于“三阶段递进论”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和现状第27-36页
    第一节 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回顾第27-30页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期(1949-1977)第27页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1978-1988 年)第27-28页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缓期(1989-1991 年)第28-29页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稳扩展期(1992 年至今)第29-30页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第30-36页
        一、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第30-32页
        二、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第32-36页
第四章 现有转移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第36-47页
    第一节 以乡镇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就地转移”存在的局限性第36-38页
        一、转移的要素具有封闭性第36-37页
        二、转移的产业具有非均衡性第37页
        三、转移的区域具有非均衡性第37-38页
    第二节 以城市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异地转移”存在的局限性第38-40页
        一、转移具有盲目性第38-39页
        二、转移具有震荡性第39页
        三、转移具有弱势性第39-40页
    第三节 多方面的制约因素第40-47页
        一、制度不完善第40-42页
        二、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弱第42-43页
        三、农村城市化进程滞后第43-44页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第44-47页
第五章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启示第47-54页
    第一节 典型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途径第47-51页
        一、英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第47-48页
        二、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第48-49页
        三、日本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第49-51页
    第二节 国外经验对我们的启示第51-54页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第51页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第51页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确保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第51-52页
        四、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经之路第52页
        五、合理的土地政策研究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根本保证第52-54页
第六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及配套措施第54-65页
    第一节 构建多元化转移路径第54-60页
        一、发展壮大三次产业,拓展吸纳空间第54-57页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加速就地转移第57-58页
        三、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剩余劳动力第58-59页
        四、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加速转移剩余劳动力第59-60页
    第二节 保证劳动力转移的配套措施第60-65页
        一、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第60-62页
        二、改革各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第62-64页
        三、加强权益保护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宇服装公司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物业管理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预算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