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旅客运输论文--客运站技术作业与设备论文

铁路客票系统异地灾备中心方案设计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2-15页
2 铁路客票系统容灾需求第15-22页
    2.1 铁路客票系统结构第15-18页
        2.1.1 铁路客票系统简介第15页
        2.1.2 新一代客票系统构架第15-18页
    2.2 铁路客票系统的功能体系与安全风险第18-21页
        2.2.1 铁路客票系统的功能体系第18-19页
        2.2.2 铁路客票系统的安全风险第19-21页
    2.3 客票容灾系统的意义第21-22页
3 容灾技术研究第22-31页
    3.1 容灾和备份第22-23页
    3.2 容灾的相关理论第23-30页
        3.2.1 容灾评价指标第23页
        3.2.2 主要容灾技术简介第23-27页
        3.2.3 容灾系统的结构第27页
        3.2.4 DAS、NAS和SAN存储技术第27-30页
    3.3 虚拟化和容灾第30-31页
4 铁路客票系统容灾实现第31-56页
    4.1 两地三中心第31-34页
        4.1.1 同城与异地模式第32页
        4.1.2 两地三中心模式优缺点第32-34页
    4.2 灾备中心的选址和建设第34-41页
        4.2.1 灾备中心选址标准第34-35页
        4.2.2 选址考量第35页
        4.2.3 成都铁路局网络与系统环境第35-38页
        4.2.4 成都铁路局机房环境第38-41页
    4.3 同城双活中心方案第41-44页
        4.3.1 EMC VPLEX第41-42页
        4.3.2 双活中心构架示意第42-43页
        4.3.3 HDS VSP G1000第43-44页
    4.4 异地灾备中心设计方案第44-48页
        4.4.1 SRDF数据复制技术第44-45页
        4.4.2 SRDF多点复制技术第45-46页
        4.4.3 异地灾备中心方案第46-48页
    4.5 两地三中心切换流程第48-56页
        4.5.1 同城双中心切换流程第48页
        4.5.2 第二生产中心回切流程第48-49页
        4.5.3 异地灾备中心切换流程第49-52页
        4.5.4 异地灾备中心回切流程第52-53页
        4.5.5 网络切换方案—基于DNS的请求路由第53-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5.1 总结第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 文献第57-59页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第59-6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第60-61页
详细摘要第61-70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62-66页
    英文详细摘要第66-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oneywell跨国公司的研发管理研究
下一篇:九州方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