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商法对抽逃出资规制制度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抽逃出资的基础理论 | 第13-18页 |
第一节 抽逃出资的概念 | 第13-15页 |
一、韩国法上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中国法上的概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比较 | 第15-16页 |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的共同点 | 第15-16页 |
二、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的不同点 | 第1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抽逃出资行为的判断标准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抽逃出资的主体 | 第18-21页 |
一、韩国法上抽逃出资的主体 | 第18-20页 |
二、中国法上抽逃出资的主体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抽逃出资行为人的主观要件 | 第21-22页 |
一、韩国法上抽逃出资行为人的故意 | 第21-22页 |
二、中国法上抽逃出资行为人的故意 | 第22页 |
第三节 抽逃出资的客观要件 | 第22-25页 |
一、韩国法上抽逃出资的客观要件 | 第22-24页 |
二、中国法上抽逃出资的客观要件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与相关判例分析 | 第27-41页 |
第一节 韩国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与相关判例分析 | 第27-37页 |
一、抽逃出资的相关判例 | 第27-30页 |
二、抽逃出资的有效性问题 | 第30-33页 |
三、抽逃出资的具体法律后果 | 第33-35页 |
四、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中国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 第37-40页 |
一、股东权利限制与股东资格解除规则 | 第38页 |
二、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利用特殊公司债的间接抽逃出资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利用可转换债券的抽逃出资 | 第41-44页 |
一、可转换债券与商法第628条规定 | 第41-42页 |
二、可转换债券的潜在股份性质与缴纳假装罪 | 第42-43页 |
三、以转换权行使产生的新股发行效力与其缴纳结构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利用附新股认股权公司债的抽逃出资 | 第44-45页 |
一、附新股认股权公司债的概念 | 第44-45页 |
二、附新股认股权公司债的假装缴纳与股权获得 | 第4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