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概述 | 第9-17页 |
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 第9-11页 |
二、外商投资非正常撤离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一) 外商撤资国外研究的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外商撤资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 国内有关外商非正常撤离的界定 | 第12页 |
三、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特征和类型 | 第12-17页 |
(一) 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特征 | 第12-15页 |
(二) 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表现形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原因及法律性质 | 第17-23页 |
一、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一) 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是外资非正常撤离的外因 | 第17页 |
(二)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预期收益下降 | 第17-18页 |
(三)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不善和抗风险能力差,难以适应投资环境的变化 | 第18-19页 |
(四) 我国环保意识提高和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 | 第19页 |
(五) 我国有关外资法律存在漏洞和瑕疵,缺少约束性手段 | 第19-20页 |
二、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行为的法律特征分析 | 第20-23页 |
(一) 外资非正常撤离属于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 第20-21页 |
(二) 非正常撤资行为是一种恶意逃避税款的欠税行为 | 第21页 |
(三) 逃逸的外资企业损害了相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 第21页 |
(四) 非正常撤资的企业没有履行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外资非正常撤离法律责任分析 | 第23-31页 |
一、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法律责任辨析 | 第23-24页 |
(一) 外商投资非正常撤离的责任主体 | 第23页 |
(二) 外资非正常撤离的法律责任 | 第23-24页 |
二、追究非正常撤资者法律责任的途径 | 第24-28页 |
(一)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途径 | 第25-26页 |
(二) 《劳动合同法》为劳动者提供了救济的途径 | 第26-27页 |
(三) 对非正常撤资者通过引渡途径追究其刑事责任 | 第27页 |
(四) 区际刑事司法协助 | 第27-28页 |
三、追究非正常撤资者法律责任的现实障碍 | 第28-31页 |
(一) 国内诉讼的现实障碍 | 第28-29页 |
(二) 跨国诉讼的现实障碍 | 第29-30页 |
(三) 我国现有外资立法的缺陷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外资非正常撤离法律救济的建议 | 第31-37页 |
一、引资阶段事前准入和监管 | 第31-33页 |
(一) 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 第31-32页 |
(二) 完善外资准入自由化和信用机制 | 第32-33页 |
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外资存续期间采取应对措施 | 第33-35页 |
(一) 健全外资的监管和报告制度 | 第33-34页 |
(二) 简化外商撤资手续,加强外资撤离的法律服务机制 | 第34-35页 |
三、外资非正常撤离的事后救济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