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货船配载仪中自动配载及吃水差调整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船舶配载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差分进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本文的工作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差分进化算法 | 第17-30页 |
2.1 标准差分进化算法 | 第17-20页 |
2.1.1 初始化操作 | 第18页 |
2.1.2 个体评价操作 | 第18页 |
2.1.3 差分变异操作 | 第18-19页 |
2.1.4 交叉操作 | 第19页 |
2.1.5 选择操作 | 第19-20页 |
2.1.6 终止操作 | 第20页 |
2.2 差分进化算法的控制参数 | 第20页 |
2.3 差分进化算法的改进 | 第20-23页 |
2.3.1 控制参数调整策略的改进 | 第21-23页 |
2.3.2 操作算子策略的改进 | 第23页 |
2.4 自适应惩罚函数法 | 第23-28页 |
2.4.1 距离计算 | 第25-26页 |
2.4.2 自适应惩罚项计算 | 第26-27页 |
2.4.3 修正目标函数值计算 | 第27-28页 |
2.5 基于自适应惩罚函数的差分进化方法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散货船自动配载 | 第30-44页 |
3.1 自动配载总体方案 | 第30-31页 |
3.2 基于优化的自动配载模型 | 第31-32页 |
3.2.1 设计变量 | 第31页 |
3.2.2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第31-32页 |
3.3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模型解算 | 第32-37页 |
3.3.1 编码及初始化过程 | 第33-34页 |
3.3.2 评价过程 | 第34-36页 |
3.3.3 变异过程 | 第36页 |
3.3.4 交叉过程 | 第36页 |
3.3.5 选择过程 | 第36-37页 |
3.3.6 终止条件 | 第37页 |
3.4 配载方案的校核及寻优 | 第37-38页 |
3.4.1 校核 | 第37页 |
3.4.2 寻优 | 第37-38页 |
3.5 算例及分析 | 第38-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散货船吃水差调整 | 第44-51页 |
4.1 传统吃水差调整方法 | 第44-45页 |
4.1.1 待装货量的计算 | 第44页 |
4.1.2 纵倾力矩法 | 第44-45页 |
4.2 吃水差调整总体方案 | 第45-46页 |
4.3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吃水差调整模型 | 第46-47页 |
4.3.1 设计变量 | 第46页 |
4.3.2 目标函数 | 第46页 |
4.3.3 约束条件 | 第46-47页 |
4.3.4 终止条件 | 第47页 |
4.4 算例及分析 | 第47-50页 |
4.4.1 算例一 | 第47-48页 |
4.4.2 算例二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总结 | 第51页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