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生物质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60页
    1.1 生物质的主要成分第16-20页
        1.1.1 纤维素第16-18页
        1.1.2 半纤维素第18-19页
        1.1.3 木质素第19-20页
    1.2 生物质的转化与利用简介第20-26页
        1.2.1 由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第21-22页
        1.2.2 由生物质制备高分子材料第22-24页
        1.2.3 由生物质制备纳米材料第24-26页
        1.2.4 由生物质制备有机小分子第26页
    1.3 新型碳材料的应用简介第26-38页
        1.3.1 石墨烯传感器第26-30页
        1.3.2 多孔炭超级电容器第30-33页
        1.3.3 炭基催化剂第33-38页
    1.4 生物炭概述第38-42页
        1.4.1 生物炭的制备方法第38-40页
        1.4.2 生物炭的应用价值第40-4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60页
第2章 木质素/二氧化硅杂化炭化材料的研究第60-74页
    2.1 引言第60-61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61-62页
        2.2.1 试剂第61页
        2.2.2 仪器第61-62页
    2.3 实验方法第62-64页
        2.3.1 碱提取液的制备第62-63页
        2.3.2 木质素/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第63页
        2.3.3 炭/二氧化硅双相材料的制备第63-6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2.4.1 复合材料的组分含量变化第64-65页
        2.4.2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第65-68页
        2.4.3 扫描电镜分析第68-70页
    2.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3章 木质素炭材料的研究第74-90页
    3.1 引言第74-75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75-76页
        3.2.1 试剂第75-76页
        3.2.2 仪器第76页
    3.3 实验方法第76-78页
        3.3.1 木质素的沉降第76-77页
        3.3.2 木质素的水热预处理第77页
        3.3.3 预处理木质素的炭化反应第77页
        3.3.4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77-7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78-87页
        3.4.1 炭化温度对产品性质的影响第78-81页
        3.4.2 预处理的作用第81-84页
        3.4.3 预处理条件对产品性质的影响第84-87页
    3.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第4章 纤维素水解制备生物炭的研究第90-104页
    4.1 引言第90-91页
    4.2 试剂与仪器第91-92页
        4.2.1 试剂第91-92页
        4.2.2 仪器第92页
    4.3 实验方法第92-95页
        4.3.1 纤维素的水解方法第92-93页
        4.3.2 糖浓度的测定方法第93-95页
        4.3.3 水解率、炭产率的计算第9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5-100页
        4.4.1 液固比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第95-97页
        4.4.2 磷酸用量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第97-98页
        4.4.3 磷酸用量对生物炭的影响第98-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第5章 生物炭包覆二氧化硅核壳材料的研究第104-122页
    5.1 引言第104-105页
    5.2 试剂与仪器第105-106页
        5.2.1 试剂第105页
        5.2.2 仪器第105-106页
    5.3 实验方法第106-109页
        5.3.1 二氧化硅的制备第106-107页
        5.3.2 糖酸液的制备第107页
        5.3.3 生物炭原位包覆二氧化硅的制备第107页
        5.3.4 酸度和糖浓度的测定第107-108页
        5.3.5 TEM 待测样品的制备方法第108-10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09-119页
        5.4.1 二氧化硅的形貌第109-110页
        5.4.2 最佳包覆条件的考察第110-115页
        5.4.3 包覆产物的形貌第115-116页
        5.4.4 包覆产物的红外(FT-IR)分析第116-117页
        5.4.5 硫酸的循环利用研究第117-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第6章 生物炭/锰复合材料的研究第122-138页
    6.1 引言第122-123页
    6.2 试剂与仪器第123-124页
        6.2.1 试剂第123-124页
        6.2.2 仪器第124页
    6.3 实验方法第124-126页
        6.3.1 炭载体的制备第125页
        6.3.2 浸渍法制备炭/锰复合材料第125-126页
        6.3.3 高温高压法负载二氧化锰第126页
        6.3.4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126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26-134页
        6.4.1 浸渍法炭/锰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26-128页
        6.4.2 高温高压法活性炭/锰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28-131页
        6.4.3 高温高压法生物炭/锰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31-134页
    6.5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8页
结论与展望第138-14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0-142页
后记和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适定问题的邻近牛顿型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扩展)Legendre-Stirling 数的性质